绿暗正红稀,庭前夕照微。
怜他新燕子,日日学双飞。
“绿暗正红稀,庭前夕照微。怜他新燕子,日日学双飞”。
这句诗描绘了夏日庭院的景象,绿意已浓但红花稀少,夕阳斜照在庭前,显得格外柔和。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夏日晚景。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如同那即将凋零的花朵,生命的光辉转瞬即逝。
绿暗正红稀,庭前夕照微。
怜他新燕子,日日学双飞。
“绿暗正红稀,庭前夕照微。怜他新燕子,日日学双飞”。
这句诗描绘了夏日庭院的景象,绿意已浓但红花稀少,夕阳斜照在庭前,显得格外柔和。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夏日晚景。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如同那即将凋零的花朵,生命的光辉转瞬即逝。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病中不寐 - 愁以成诗料:因疾病而引起的忧愁成为诗歌的材料,意味着诗人因病而感到悲伤。 - 吟来尽解怜:吟诵时深深体会到了这种忧伤,让人不禁感到同情和怜悯。 - 细将残柝数:仔细数着剩余的更鼓声,更鼓声代表了时间的流逝。 - 独听众人眠:独自一人聆听周围人们沉睡的声音,反映了诗人孤独的情感状态。 - 不羡闲为福:不羡慕悠闲的生活作为福气
孤雁二首 其一 寥落江湖岸,哀鸣何所之。 雨中孤影远,云外一声迟。 野水相思处,严霜独宿时。 衡阳归未得,离别正堪悲。 注释: 1. 寥落:孤独凄凉的样子。 2. 江湖:指江河湖海,泛指江湖之间。 3. 哀鸣:悲鸣,发出哀伤的声音。 4. 何所之:去哪里,到哪里去。这里的“之”是代词,指代“雁”。 5. 雨中:在雨中。 6. 野水:野外的河流或湖泊。 7. 相思处:思念的地方。 8. 严霜
【注释】 帘幕:帘子和门帘。微风动:微风吹过帘子、门帘。新秋酿易成:新的秋天里酿造的酒容易酿成。孤衾寒锁梦,凉雨细无声。衾:被子。锁:封闭。落英:落下的花瓣。篱下菊:指篱笆下菊花。篱:竹制的矮墙或篱笆。 【译文】 夜幕降临,风拂帘幕,轻轻摇晃;秋风萧瑟,秋意渐浓,酿成好酒。 独对孤枕,被寒气封锁的梦境;细密的秋雨,悄无声息地打湿了窗棂。 远处的更鼓声沉下去又响起,一盏灯渐渐暗淡,灯光却转亮。
这首诗是王维的《山居秋暝》。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傍晚游溪山第一楼 译文:黄昏时分,我漫步在溪边的山林中。 注释:游溪山第一楼:指的是作者居住的地方,位于山中,故称“第一楼”。 2. 危楼依碧水,乘兴此登临。 译文:高耸的楼房倚靠着清澈的流水,趁着兴致登上了高处。 注释:危楼:高耸入云的楼房。依:靠着。乘兴:趁着兴致。 3. 一径寒云锁,数峰夕照沈。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把握。此题要求分析诗句大意及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中的象征意象进行分析作答。 第一句“二月韶光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二月,是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的季节;韶光,美好的时光。 第二句“迎来满路花”,描述了满眼都是盛开的花朵的景象。 第三句“迎风身更活”,“身更活”即“身体更活跃”
己丑年元旦 二十又加五,惊心岁月新。 一年更始日,昨夜未眠人。 竹马看儿戏,梅花着树春。 屠苏才饮罢,谈笑乐天伦。 注释: 1. 己丑年元旦: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的日子,即春节的第一天。 2. 二十又加五:指年龄加上五十岁,表示已经满六十岁。 3. 惊心岁月新:惊讶地发现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4. 一年更始日: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5. 昨夜未眠人:昨晚没有睡觉的人
注释 1. 焭焭:指乌鸦,此处用以形容雁。 2. 一:单数。 3. 渺渺绕渔舟:意思是雁在水边徘徊,环绕着渔船。 4. 逆旅难为别:逆旅指的是旅店,这里比喻旅途中不易停留。 5. 孤踪易感秋:孤单的身影更容易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凄凉。 6. 惊沙迷失伴:在风沙中迷失了同伴。 7. 暮雨听呼俦:在暮色和细雨中听到同伴的呼唤。 8. 飘泊长途怨:因为漂泊在外而产生的怨恨。 9. 天涯任所留
【诗句解析】 1. 爆竹声惊一岁新,雪光如水水如银。 - 爆竹声:指新年时放鞭炮的声音,象征旧岁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 惊一岁新:表示对新年的到来感到惊喜和期待。 - 雪光如水,水如银:形容雪花晶莹剔透,像水一样清澈,也比喻雪花的美丽和纯净。 2. 焚香却爱祥烟结,临镜轻施黛色匀。 - 焚香:指燃烧香料,通常用于祭祀或祈福。 - 祥烟结:指香烟缭绕,形成吉祥的图案。 - 临镜:指照镜子
诗句释义及赏析: 外子游泮喜作 “外子”通常指妻子的丈夫,这里特指儿子或女婿。“游泮”是古代的一种科举制度,指的是秀才通过考试后可以到学宫参加考试并取得学位。因此,“游泮喜作”可以理解为外出考试获得好消息。 兰闺香梦正沉沉 “兰闺”是指女子的内室,通常与女性相关。“香梦正沉沉”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梦中似乎弥漫着花香,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有客登门报捷音
【解析】 本诗首联“念我初时学拜痴,清辉夜夜转庭墀。”意为想起我当初学习拜月的情景,那明亮的月光从窗前流过。“念我”即“念我初时”,是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初时”即“初”字,指刚开始的时候。“学拜痴”的“学”是“学习”的意思;“拜”是“模仿、效法”的意思。这里指作者向别人学习拜月的情趣。“清辉”即“月光明亮”。 “夜夜转庭墀”中的“夜夜”是“每天”的意思;“转”是移动的意思;“庭墀”是指庭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楚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属于内容型题目,考生要注意从全诗出发进行把握。 首先读懂诗歌,然后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如“夜深烧烛未曾眠”“侬较花情近更懒”中的“未”“更”“破”“妆成日已到窗前”等词,都表明了作者在海棠树下的孤独寂寞之情;再如“笑破烟”中的“笑”字表现出海棠初醒时的美丽动人之态
依依春色透东墙,秀丽天然傍夕阳。 堪笑邻家娇小女,漫调脂粉效新妆。 注释:东边的墙上映衬着春天的景色,美丽自然地伴随着夕阳。可笑的是那些邻居家娇小的女孩们,随便涂抹脂粉模仿新妆容。 赏析:这首诗以海棠花作为描写对象,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首句“依依春色透东墙”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弥漫整个东边的墙壁。第二句“秀丽天然傍夕阳”则进一步突出了春天的景色之美,自然而美丽
《伴我窗前月自明》是清代诗人程素绚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和解读: 1. 作者介绍: - 程素绚,清末无锡人,幼即喜笔墨。受唐诗启蒙,成年后擅长吟咏,尤爱吹箫。 2. 诗句解释: - “伴我窗前月自明”:形容月光如陪伴者般明亮,独自照亮窗户。 - “静中时有暗香迎”:在寂静的环境中,偶尔可以感受到花香。 3. 诗意赏析: -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
注释:进入夏天我的心情特别愉悦,靠在栏杆上放眼远眺心情豁然开朗。太阳升得很高窗帘被半卷着,闲得无聊把小银钩都玩丢了。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夏日的某天,因天气炎热而独自凭栏远眺,心情舒畅、惬意,于是写下了这组诗。首句“入夏兴偏幽”写出诗人在炎炎热暑中却能感到一份清凉,心情特别愉悦;第二句“凭栏豁远眸”,写诗人倚栏远眺,目光远大开阔。“日长帘半卷,闲煞小银钩”,写的是夏季白天长,阳光充足
【解析】 本诗首联“念我初时学拜痴,清辉夜夜转庭墀。”意为想起我当初学习拜月的情景,那明亮的月光从窗前流过。“念我”即“念我初时”,是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初时”即“初”字,指刚开始的时候。“学拜痴”的“学”是“学习”的意思;“拜”是“模仿、效法”的意思。这里指作者向别人学习拜月的情趣。“清辉”即“月光明亮”。 “夜夜转庭墀”中的“夜夜”是“每天”的意思;“转”是移动的意思;“庭墀”是指庭院
梅 卸却吴棉卸薄罗,旗亭画壁想娇歌。 临风引领垂青眼,带雨回身就绿波。 别恨牵将征客去,春愁绾与美人多。 丝丝织出缠绵态,灞岸销魂不忍过。 译文: 卸下了吴地的棉布和轻薄的罗衣,在旗亭的画壁上想象着那婉转的歌音。 面对着微风,她引领着目光,垂下了青涩的目光;雨水打湿了她,转身走进了绿色的波浪中。 离别的怨恨被牵走了远行的客人,春天的忧愁被缠绕在美人的身上。 她像丝一样编织出缠绵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