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三尺地,霜雪老秋颜。
时有杖藜往,常看采药还。
终年具区水,万古洞庭山。
松下发清响,少微心自闲。
诗句解析:
- “翠峰三尺地,霜雪老秋颜。” - 此句描绘了一幅高山的壮观画面,翠绿的山峰高耸入云,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显示出岁月的沧桑。这里的“翠峰”和“霜雪”都是自然景象,而“三尺地”则可能是指山的高度或山体的大小。
- “时有杖藜往,常看采药还。” - 这里描述了一位老者,手持拐杖(藜),在山上行走的场景。他可能是一位隐士或者修行者,经常在山上采药。这里的“杖藜往”和“采药还”都是对这位老者行为的描绘。
- “终年具区水,万古洞庭山。” - 这里再次提到了“山”,这次是“洞庭山”。具区的水可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可能会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和作品。这里的“具区水”和“洞庭山”都是地名,代表了特定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 “松下发清响,少微心自闲。”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即在松树下发出清脆的声音,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里的“松下”和“清响”都是自然景象的描述,而“少微心自闲”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译文:
翠绿的山峰高达三丈,岁月在其上留下了霜雪的痕迹。
时有老者手持拐杖行走于山间,经常能看到他在山上采药归来。
终年流淌的具区水,万古不变的洞庭山。
松树下传来清脆的声音,少微之心自在悠闲。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对山峰、老人、水和山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