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岸才三里,离尘似万重。
恰当秋夜月,共上最高峰。
路折层层石,星垂面面松。
探奇应不寐,天海发晨钟。
【诗句】
去岸才三里,离尘似万重。
恰当秋夜月,共上最高峰。
路折层层石,星垂面面松。
探奇应不寐,天海发晨钟。
【译文】
刚离开河岸才走三里地,与尘世的喧嚣隔绝好像有万重山峦。
正适合在秋夜中观赏月亮,一同登临最高的山峰。
山路弯曲,层层叠叠的岩石上铺满了青苔,松树的枝干像星星一样垂挂在夜空。
想要探索这奇异的景象,却无法入眠,天空中传来了晨钟的声音。
【注释】
- 去岸才三里:刚刚离去的江岸只有三里的距离,表示距离不远。
- 离尘似万重:形容远离尘世的喧嚣,仿佛有万重的山峦阻隔。
- 恰:正是、正好之意。
- 月:月亮。
- 最高峰:最高大的山峰。
- 路折层层石:山路弯曲,像是被层层叠叠的石头环绕。
- 星垂面面松:星星点缀在夜空,松树枝条垂挂下来,形象生动。
- 探奇:探索奇特的事物。
- 应不寐:应该不会睡。
- 天海:天空与大海。
- 发晨钟:发出清晨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焦山共同欣赏夜景和攀登山峰的情景。诗中的“去岸才三里”和“离尘似万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的向往之情。紧接着,“恰当秋夜月,共上最高峰”描绘了他们在秋夜赏月并一起攀登山峰的场景,展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友情。
“路折层层石,星垂面面松”两句则通过描述山路蜿蜒曲折和星空下松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最后两句“探奇应不寐,天海发晨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惊叹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