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荡平通岭表;相公风度想梅花。
注释:
王道:指帝王之道,治理天下的大道。
荡平:平定。
通岭表:指通往岭北的道路。岭表,泛指岭南地区。
相公:对宰相的尊称。
梅花: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昌龄为纪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九龄而作,表达出作者对张九龄的崇敬之情。诗中”王道荡平通岭表;相公风度想梅花”两句,用典丰富,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张九龄高尚道德品质的敬仰和对其政治才能的赞美。
王道荡平通岭表;相公风度想梅花。
注释:
王道:指帝王之道,治理天下的大道。
荡平:平定。
通岭表:指通往岭北的道路。岭表,泛指岭南地区。
相公:对宰相的尊称。
梅花: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昌龄为纪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九龄而作,表达出作者对张九龄的崇敬之情。诗中”王道荡平通岭表;相公风度想梅花”两句,用典丰富,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张九龄高尚道德品质的敬仰和对其政治才能的赞美。
【诗句解读】 1. 文昌庙:文昌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星神,主管文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学士都以得到文昌神的庇佑而自豪。因此,文昌庙成为学子求学求才的重要场所。 2. 联: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通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每部分包含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相对应。上联和下联的内容往往相互呼应,形成对仗工整、意境相连的效果。 3. 宇宙大文章,源从孝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为宇宙之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作答。“霖雨东兴”句,意思是东面的雨势很大。“枢密上才开远略”,意思是枢密院的才俊之士,开辟了边关的战略方针。“好风西笑”句,意思是西边的好风在欢笑。“湖山秀句带边声”,意思是湖光山色秀丽的句子中夹杂着边境的歌声。“好风”指和煦的春风,“西笑”即“一笑西风”,“西风”指西南风
【注释】: 南中:南方。秦淮海: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谪仙人,有“诗仙”、“酒圣”之称;唐天宝元年(742年)被赐金放还,曾游金陵(今南京市)。 章钜:梁章钜(1779—1849年),清代学者、政治家。 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韩荆州即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梁章钜的赞词。梁章钜在清代乾隆年间任礼部尚书,为官清廉,勤于政事,深得百姓爱戴和朝廷重用
这首诗是挽梁章钜妻郑夫人联。梁章钜(1775-1849),字玉立,一字兰荪,号退庵,晚号茹经堂主人,直隶河间人。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曾历任礼部主事、内阁学士和侍讲等职。他学识渊博,著作丰富,有《续文献通考》、《东洲草堂诗文集》等传世。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淑德称女师,孝著郑经,礼修梁案; 令名相夫子,泽流三党,絮被万家。 注释如下: 淑德:美好的品德 称:称赞 女师:女子教师 孝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海涵地负之才,文章博辨,议论雄伟; 春温秋肃之政,动用县解,静专直方。 注释: 海涵地负之才:形容人的才华如大海般包容一切,如大地般承载万物。 文章博辨:指文章写得丰富而富有逻辑性。 议论雄伟:指议论雄辩有力,气势磅礴。 春温秋肃之政:比喻政治上既有温暖如春的气息,又有严肃如秋风的决断。 动用县解
【注释】 1. 枢垣:皇宫的门,这里代指朝廷。 2. 杜断房谋:杜预、房玄龄,都是唐朝名臣。 3. 陶甄:选拔人才的意思。 4. 南国:这里指江西。 5. 欧书韩句:欧阳修、韩愈,都是唐代文学家。 6. 濡染东吴:濡,浸湿;染,染色。这里是说他们的作品对江南一带的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赏析】 这是一首咏人之作,诗中赞美了梁章钜和欧阳修、韩愈三位文人的才学
注释: - 以孝去,以忠来:用孝道去,用忠诚来。 - 到处苍生望霖雨:到处的百姓都在期盼下雨。 - 是贤臣,是学者:你是贤良的大臣,也是学问大家。 - 一编经世出名山:你写的一部关于治国安邦的著作,被传颂在名山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言诗,表达了对贺长龄的赞赏和期望。诗人首先描述了贺长龄的品德和行为,他以孝道去,以忠诚归来,为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安宁。然后
【注释】 1. “理事”:即政务。“真书”:这里指真情实感。 2. 爱民:关心人民。 3. 保赤子:保护百姓如同保婴儿。 4. 体会:体会,理解,感受。入微:深入细微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为林则徐写的一副贺联,表达了对林则徐清正廉洁和为民谋福利的赞扬。 上联“理事若作真书,绵密无间”,意在表达林则徐处理政务时的真实、诚恳和细致。这里的“真书”指的是真诚的态度
洪容斋随笔成书,实著作之渊海; 范致能骖鸾有录,比宦游于神仙。 注释:洪指的是洪亮吉,容斋是洪亮吉的字。骖鸾指仙人骑龙飞行在云霄之中,这里比喻为仙。范致能是范金声,范金声曾著《骖鸾录》
注释:使君,指地方长官;龚渤海,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龚遂,他治理渤海郡,让那里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班孟坚,指的是西汉时期的班固,他撰写的《汉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这首诗赞美了两位古代贤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贺寿为主题,通过赞美使君和龚渤海的政绩,以及儿子的才学,来表达对两位古代贤人的敬意。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使君比作龚渤海,将儿子比作班孟坚,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诗句】 去岸才三里,离尘似万重。 恰当秋夜月,共上最高峰。 路折层层石,星垂面面松。 探奇应不寐,天海发晨钟。 【译文】 刚离开河岸才走三里地,与尘世的喧嚣隔绝好像有万重山峦。 正适合在秋夜中观赏月亮,一同登临最高的山峰。 山路弯曲,层层叠叠的岩石上铺满了青苔,松树的枝干像星星一样垂挂在夜空。 想要探索这奇异的景象,却无法入眠,天空中传来了晨钟的声音。 【注释】 1. 去岸才三里
雨 炎蒸无可避,赤日闭还开。 忽走千峰雨,平临万壑雷。 云光齐混沌,风力莽喧豗。 咫尺波涛起,鱼龙信快哉。 译文: 无法避开炎暑的酷热,只能紧闭门窗躲进室内避暑。忽然间,暴雨倾盆而下,大雨滂沱,仿佛是千万座山峰上的雨水汇聚成雨。大雨过后,山涧回荡着雷鸣般的轰鸣声,如同万壑雷鸣。乌云与阳光交织在一起,形成混沌一片;狂风呼啸,犹如猛兽般咆哮。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波涛汹涌地涌起,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
【注释】 1、于清端公:指于谦,字廷益,明英宗时官至兵部尚书,为政清廉,有“于清端”之称。2、百世下:指于谦的遗德流芳,永垂不朽。3、白水:西汉人张良,初为韩国相,后亡命于沛县,曾投书于圮桥上,桥下水为之翻涌如泉,因此得名。 【译文】 不耗费官府一文钱,治盗如神,治军也像神仙一样,控制荆山和衡岳,扼守江淮,直教绿林豪寇气沮;后世子孙能寒奸贼胆。 当得清官两字,作宰犹是,仗节亦犹是,左簿书右姜豉
【注释】 《挽戴敦元联》是一首悼念戴敦元的挽诗,表达了对其一生为公忘寝食的赞扬之情和对其才华横溢,精通天人的钦佩之意。 【赏析】 首联“贵为尚书,俭若寒士,扬历四十年”,诗人通过赞美戴敦元的身份地位和生活态度,表现了对戴敦元一生为公忘寝食、忠心耿耿的品质。 颔联“幼称神童,老推名宿,横览八千卷,独精算通天人”则进一步描绘了戴敦元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影响力。 尾联“忠矣;伟哉”,总结了戴敦元一生的事迹
【注释】 玉敦:玉制的笔筒。 主诗盟:主持诗坛盟会。 东阁:指翰林院。 筱骖(xiǎo cān)迎:驾着小马迎接。 使节:出使的官员。 适:到。 西山:指京城西边。 云起:云彩升起。 甘雨:及时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仄韵,对仗工整,语言精炼。全诗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友人在翰林院相聚、吟诗作画、赏花观云的优美画面。 首句“玉敦主诗盟”,点明诗坛盟主的身份
【注释】 1.赤手拔鲸牙:比喻文才高超,有文战之才。 2.深心托凤口:比喻诗文的美妙动听。 3.九天箫响落人间:比喻诗文之美,如天籁之音,使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谭光祜的文章才华和诗作的优美。首句“赤手拔鲸牙”,用比喻的方法,赞扬谭光祜文才高超,有文战之才。次句“深心托凤口”,以凤凰的歌声比喻谭光祜的诗作美妙动听。末句“九天箫响落人间”,比喻谭光祜的文才美如天籁之音,使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