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举贤良,先弃后乃收。
巍然置第一,晚封平津侯。
陆贽举韩愈,亦以再举售。
其论《不贰过》,即以前文投。
一君与一相,取舍岂自由。
得失故有命,际会良悠悠。
【诗句】
读史
公孙举贤良,先弃后乃收。
巍然置第一,晚封平津侯。
陆贽举韩愈,亦以再举售。
其论《不贰过》,即以前文投。
一君与一相,取舍岂自由。
得失故有命,际会良悠悠。
【译文】
读史书,公孙举推荐了贤良之士,但先被抛弃后又被录用。他位列榜首时,却最终被封为平津侯。陆贽推荐韩愈,也靠连续两次提拔得以成功。他讨论的“不二过”,就是基于之前的文章而发表的观点。一位君主和一位宰相,他们的选择是否自由?其实,得失都有天意安排,命运的际遇让人感到茫然无措。
【注释】
- 公孙举:人名,这里指代公孙述(字子阳),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阀,汉光武帝刘秀的部将。
- 贤良:指德才兼备的人。
- 先弃后乃收:比喻一开始不被重视或忽视,后来却得到了重用。
- 巍然:形容高大雄伟,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或成就。
- 第一:这里指公孙述在政治生涯中的高位和成就。
- 晚封平津侯:晚些时候被封为平津侯,这是对他的功绩的认可。
- 陆贽:唐朝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
- 韩愈: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不贰过》:指韩愈所写的关于避免过失的文章。
- 一君与一相:指的是一个君主和一个宰相,他们的权力和地位都很高,但他们的选择并不完全由自己决定。
- 取舍岂自由:指一个人的决策和选择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得失故有命:意味着得失都是由天意决定的,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 际会:指命运的际遇或机遇。
- 悠悠:形容时间过得很慢或者很遥远,这里指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公孙举、陆贽等人的评价,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公孙举和陆贽的经历,表达了一个主题:无论个人如何努力,最终的命运还是由天意决定,人不能掌握自己的所有命运。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选拔和任用的重视,以及人们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