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追随杖履,诲我谆谆,每思道德文章,回首典型空想像;
一万里远隔音容,中怀耿耿,讵料山颓木坏,伤心樾荫更谁依。
【注释】
挽:吊祭。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湖南长沙人,晚清名臣、洋务派首领,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南洋大臣等职,有《船山集》等。联:对挽死者所写的哀悼性的对联。
十三年:从张之洞在湖北巡抚任上开始到他去世的十二年时间。张之洞曾三次主持湖北乡试,被后人称为“三任主文”,因此称他的家乡为“三任”。
诲我谆谆:教导我诚恳恳切。
道德文章:指孔子的道德和文章。
回首典型空想像:回首张之洞的典型形象已不复存在,只能空自想象了。
一万里远隔音容:形容距离遥远,声音不能传达。
中怀耿耿:内心十分痛苦。
讵料:岂料。
山颓木坏:山崩塌,树木毁坏。
樾荫:树荫。
伤心樾荫更谁依:悲痛欲绝,再也无人依靠。
赏析:
这是一幅挽联,是作者对张之洞的哀思之情的抒发。全诗分为四句话,每句都饱含深情。其中,“回首典型空想像;一万里远隔音容;中怀耿耿,讵料山颓木坏,伤心樾荫更谁依”四句是重点。这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深切怀念。作者用四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一句“回首典型空想像。”是作者对张之洞的印象,但当他看到张之洞的身影时,已经无法再找到那个典型的形象了。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作者感到无比的痛苦。
第二句“一万里远隔音容。”是作者听到的消息,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这是因为张之洞已经离世了,他的声音已经无法再传递了。这种悲痛之情让人难以忍受。
第三句“中怀耿耿,讵料山颓木坏,伤心樾荫更谁依。”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思念之情,但他却没有地方可以倾诉。他只能独自承受这份痛苦,直到最后一刻也无法解脱。这里的“山颓木坏”和“伤心樾荫”都是比喻张之洞已经离世了,而他也无处可依。这种孤独感让作者感到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