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邑久蒿莱,缅江左衣冠,尚有文章传久远;
登临余感慨,望中原戎马,莫教人物负溪山。

【注释】

陵邑:古县名,今属江苏。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江左:江南地区。衣冠:指士人。文章传久远: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登临:登山俯瞰,此处指登上高高的山巅。余:我。感慨:感叹,有所思。中原:即黄河南岸。戎马:战马。负:辜负。负溪山:指让中原的山水受到损害。

【赏析】

《山阴王羲之祠堂联》是明代杨慎所作,为王羲之祠堂撰写的对联。

上联“陵邑久蒿莱”的意思是说这个古县已经荒凉了。“陵邑”指古代帝王所居之地,这里借指王羲之故里会稽,王羲之于公元353年被司马睿封为右将军、会稽内史,后迁吴郡太守。下句“江左衣冠”指当时江东一带的士族,王导、谢安等都是其代表人物。“尚有文章传久远”的意思是说虽然此地荒凉破败,但是王羲之的文章却能传世千古。此联一开篇即点出王羲之,为下文铺垫。

下联“登临余感慨”中“登临”指登高而望,“余感慨”指作者在看到这片荒废的土地上产生的感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登临此地,产生了感慨。

末句“望中原戎马,莫教人物负溪山”中“中原”指中原大地,“戎马”指战争,“人物”指人才、贤者。“负”意为辜负、糟蹋。整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让我们的人才和贤者辜负了这片美丽的山水。此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国之情。

杨慎的这首《山阴王羲之祠堂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王羲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谓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