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际胜正则,忧伤差同,香草灵荃,我自遥为天下哭;
风度似曲江,年命不逮,元二阳九,公其去叫帝阍开。
【注释】
遭际胜正则:指张百熙(1850—1908),字仲冶,号百熙。湖南善化人。同治进士。光绪间为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靖。
忧伤差同:指张百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病逝,时值“庚子”之变,国家多难。
香草灵荃:比喻高洁的品格。香草,指兰蕙,古人常用以比贤德;灵荃,《离骚》中屈原自称,意谓自身与兰花一样芬芳。这里用香草灵荃比喻自己。
遥为天下哭:指作者对张百熙的不幸遭遇感到悲痛。
风度似曲江:指张百熙为人正直而气度不凡,有“曲江风度”。
元二阳九:元代诗人杨维桢曾作诗哀悼好友钱惟僖。钱被贬谪后,杨在诗中称其为“元二”,意为像元代的李孟诸一样。“阳九”即“阳九”之厄,指大赦。此处指张百熙遭逢大赦,得返故乡。
公其去叫帝阍开:指张百熙获释后,人们为之欢呼,皇帝的门也为之打开。
【赏析】
这是一首挽张百熙的七律。张百熙,字仲冶,号百熙,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三十年(1850)生于北京。他出身贫寒,少年时勤奋好学,曾随曾国藩学习经史及考据之学。同治元年(1862)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编修,累迁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三年(1877)任礼部尚书,不久又兼署户部。张百熙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他博闻强识,精于考证,尤长于史学、天文历算、地理等学问。他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中的《明史》《大清会典》等书稿,并亲自参与校勘。他还曾主持修订国子监典籍,刊刻《永乐大典》等。《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将他列为“名臣”。张百熙还酷爱书法,他的行草书有独特风格,为世人所推崇。
此诗首联点出张百熙生逢太平盛世,但因遭逢国运衰微,个人命运多舛,故发出“我自遥为天下哭”的感叹。颔联写他为人正直而有儒雅风度,年岁虽高却仍关心国事,为国家大难时能得赦免而感到欣慰。颈联写他对友人的关怀,希望他早日回家省亲。尾联写他对友人获赦的喜悦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体现了对张百熙的深厚友谊,也表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