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徂旷千祀,微言久歇绝。
六籍出燔馀,诸老抱残缺。
尚赖故训存,历世循旧辙。
从宋洎有明,轨涂稍歧别。
皇朝褒四术,众贤互摽揭。
顾阎启前旌,江戴绍休烈。
迭兴段与钱,王氏尤奇杰。
大儒起淮海,父子相研悦。
子史及群经,立训坚于铁。
审音明假借,课虚释症结。
旁证通百泉,清辞皎初雪。
九原如有知,前圣应心折。
俞君一何伟,䠑步追曩哲。
尽发高邮奥,担囊破其鐍。
君昔趋承明,凤鸾与颃颉。
轺车骋嵩洛,康衢误一跌。
子云宦不达,草元更折节。
文囿芟天葩,经神供清醊。
庬言颇抵排,诸子亦梳抉。
复从群贤后,森然立绵蕝。
嗟余老无成,抚衷恒惙惙。
闳才不荐达,高位徒久窃。
兹编落吾手,吟览安可辍。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俞荫甫的作品。它的主题是“赞俞荫甫的《群经平议》”,表达了对俞荫甫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 圣徂旷千祀,微言久歇绝。
- “圣徂”意为圣者离去,“旷千祀”表示经过漫长的历史。
- “微言”指的是深奥的言辞或道理。
- “久歇绝”表明这些深奥的言辞或道理已经被遗忘很久了。
- 六籍出燔馀,诸老抱残缺。
- “六籍”通常指儒家经典六种,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 “燔馀”是指这些经典被焚烧后留下的残片。
- “诸老”指的是那些致力于整理这些残片的人。
- “抱残缺”意味着他们努力恢复经典的完整性。
- 尚赖故训存,历世循旧辙。
- “尚赖”意味着依赖或依靠。
- “故训”指的是古代的经典解释。
- “历世”意味着经历了许多代。
- “循旧辙”表示遵循传统的道路。
- 从宋洎有明,轨涂稍歧别。
- “宋”指宋代,“洎”是连接词,表示直到……为止。
- “有明”指明朝。
- “轨涂”指的是学问的道路或传统。
- “稍歧别”表示出现了一些分歧或变化。
- 皇朝褒四术,众贤互摽揭。
- “皇朝”指的是清朝。
- “四术”可能指的是四种重要的学问或技能。
- “众贤”指的是众多的学者。
- “互摽揭”意味着相互宣扬或展示。
- 顾阎启前旌,江戴绍休烈。
- “顾阎”和“江戴”都是人名,可能是两位著名的学者。
- “启前旌”意味着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 “绍休烈”意味着继承并发扬了美好的品质。
- 迭兴段与钱,王氏尤奇杰。
- “迭兴”可能指的是交替兴盛的意思,这里指的是代代有人传承。
- “段与钱”中的“段”可能是指某个学派或学派的创始人,“钱”可能是指另一个学派的创始人。
- “王氏”可能是指王姓家族的人。
- “尤奇杰”意味着他们特别杰出。
- 大儒起淮海,父子相研悦。
- “大儒”可能指的是大儒雅士,这里指的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 “起淮海”可能指的是他来自淮海地区(今江苏淮安)。
- “父子相研悦”意味着他的父亲和他的儿子相互切磋和愉悦。
- 子史及群经,立训坚于铁。
- “子史”指古代的史学著作。
- “群经”可能指的是儒学的各种经典著作。
- “立训”指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教义或理论体系。
- “坚于铁”意味着这种教义或理论体系非常坚固,就像铁一样。
- 审音明假借,课虚释症结。
- “审音”可能指的是深入研究声音的韵律。
- “明假借”可能指的是明了古代文字的借用和转写规则。
- “课虚”可能指的是解决语言中的问题或疑惑。
- “释症结”意味着解开了疑难问题。
- 旁证通百泉,清辞皎初雪。
- “旁证”可能指的是广泛的证据或参考材料。
- “通百泉”可能指的是广泛地研究各种泉水或水源。
- “清辞”可能指的是简洁明了的语言。
- “皎初雪”可能指的是像初雪一样清澈透明。
- 九原如有知,前圣应心折。
- “九原”指死者的墓地,”有知”可能指的是死者的灵魂知道。
- “前圣”指过去的圣人。
- “应心折”意味着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折服。
- 俞君一何伟,䠑步追曩哲。
- “䠑步”可能是形容步伐坚定有力。
- “追曩哲”指的是效仿古代的学者。
- “一何伟”强调了俞君的伟大成就。
- 尽发高邮奥,担囊破其鐍。
- “高邮”可能是地名,”奥”指奥秘或深意。
- “担囊”可能指的是扛着袋子进行旅行或考察。
- “鐍”可能是一种锁具,这里指的是开启宝藏或知识之门的工具。
- “破其鐍”意味着揭开了其中的奥秘或深意。
- 君昔趋承明,凤鸾与颉颃。
- “趋承明”可能指的是前往朝廷任职或学习。
- “凤鸾”和”颉颃”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分别代表凤凰和鹰。
- “与颉颃”表示一起飞翔或竞争。
- 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俞君过去的成就和地位。
- 轺车骋嵩洛,康衢误一跌。
- “轺车”可能是一种轻便马车。
- “骋嵩洛”可能指的是在嵩山和洛阳之间行驶或游览。
- “康衢”可能指的是平坦的道路。
- “误一跌”意味着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小错误或意外。
- 子云宦不达,草元更折节。
- “子云”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宦不达”可能指的是仕途不顺或不得志。
- “草元”可能指的是改变初心或立场。
- “更折节”意味着为了某种目的而改变了自己的原则或态度。
- 文囿芟天葩,经神供清醊。
- “文囿”可能指的是文学的领域或范围。
- “芟天葩”意味着扫除了花丛中的杂草。
- “经神供清醊”意味着为经书的精神提供了清新的滋养。
- 庬言颇抵排,诸子亦梳抉。
- “庬言”可能指的是直率的言辞或言论。
- “抵排”可能指的是反驳或批评。
- “诸子亦梳抉”意味着其他学者也在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和挖掘。
- 复从群贤后,森然立绵蕝。
- “群贤后”可能指的是后来的学者们。
- “森然”可能指的是众多且有序的样子。
- “立绵蕝”意味着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或体系。
- 这句话可能是在赞扬俞荫甫在学术上的贡献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