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閟幽兰,由来习霜雪。
摧挫弥岁年,葳蕤减昔悦。
本性诚未移,芬芳讵可灭。
时物一为遭,适为吴人撷。
会合亦有宜,废兴固难说。
旁有荷樵子,殷勤事搴襭。
出山嗅怀袖,馀馨亦未辍。
臭味良有然,非渠独明哲。
酬辥晓帆 其一
大谷閟幽兰,由来习霜雪。
摧挫弥岁年,葳蕤减昔悦。
本性诚未移,芬芳讵可灭。
时物一为遭,适为吴人撷。
会合亦有宜,废兴固难说。
旁有荷樵子,殷勤事搴襭。
出山嗅怀袖,馀馨亦未辍。
臭味良有然,非渠独明哲。
注释:
- 大谷:这里指的是深谷或山中,幽兰生长在深谷之中。
- 閟:封闭、隔绝。
- 幽兰:指兰花,一种芳香的植物。
- 由来:从古至今。
- 习:习惯、适应。
- 霜雪: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 摧挫:挫折、打击。
- 葳蕤:形容茂盛、繁盛的样子。
- 减:减少。
- 本性:内在的本质或本性。
- 真:真的、真实的。
- 讵:岂、难道。
- 时物:指时代变化带来的事物。
- 适:恰好、正好。
- 吴人:这里指的是生活在吴国的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熟人。
- 宜:适合、恰当。
- 旁有:旁边、周围。
- 荷:承担、肩负。
- 樵子:打柴的人,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者熟人。
- 搴襭:摘取、采摘。
- 出山:离开深谷进入山外的世界。
- 嗅:闻、嗅到。
- 怀袖:袖子,这里指诗人的衣袖。
- 馀馨:香气留在衣袖上,比喻美德的影响。
- 臭:品质、气味。
- 明哲:明智而聪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酬辥晓帆”为题,描绘了兰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韧生长的形象。全诗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过程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坚强生命力的赞美和感慨。
诗的开头“大谷閟幽兰,由来习霜雪。”描述了兰花生长在深谷之中,并且已经习惯了寒冷的霜雪环境。这里的“由来”表明这是兰花长久以来的状态,而“习”则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持续性和适应性。
“摧挫弥岁年,葳蕤减昔悦。”表达了兰花在经历了一年年的摧残后,其茂盛的景象已经不如从前。这里的“摧挫”和“葳蕤”都描述了兰花受到外界影响的变化,但“摧挫”更多地体现了外在的困难和压力,而“葳蕤”则是对其自然状态的描述。
“本性诚未移,芬芳讵可灭。”表达了兰花的内在本质并未改变,其芬芳也不会消失。这里的“本性”是对兰花固有特性的描述,而“讵可灭”则强调了其固有属性的重要性。
“时物一为遭,适为吴人撷。”描绘了兰花因为时代变迁而遭受到不幸的命运,甚至被吴国人采摘。这里的“时物”和“遭”都暗示了外部环境对兰花的影响,而“撷”则是对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
“会合亦有宜,废兴固难说。”表达了对于兰花与环境的匹配关系的看法,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这里的“会合”和“废兴”都是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词汇,而“固难说”则强调了世事变幻的不可预测性。
在诗的结尾部分,“旁有荷樵子,殷勤事搴襭。”描写了一位打柴人(樵子)对兰花的细心呵护和照顾。这里的“荷”表示承担和肩负,而“事搴襭”则是具体的动作描述。
“出山嗅怀袖,馀馨亦未辍。”则是描绘了兰花在走出深谷之后,依然散发着香气的情景。这里的“嗅”和“余馨”都强调了兰花香气的存在和持久性。
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生长过程和遭遇的描述,展现了兰花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