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正悯烈靖毅惠敏,先后同归,皎皎日星,精英不泯;
为社稷苍生乡党宗族,公私熟计,悠悠天地,悲怆无穷。

【注释】

①曾国荃:曾国藩的长子,字沅甫。晚清名臣、湘军将领,官至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联:挽诗。文正:指曾国藩,谥文正。悯烈:指对死于太平天国战乱的将士表示同情。靖毅:指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惠敏:指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先后同归:先后为国捐躯。皎皎日星:比喻忠贞不贰。精英:英才。不泯:永存。②社稷:古代称国家。苍生:老百姓。③悠悠天地: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广阔。悲怆无穷:悲痛之情无穷无尽。

【赏析】

此挽句是曾国藩对其子曾纪泽的悼念之作。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他一生以忠诚于国家、忠于民族为己任,其政治主张、军事战略、文学思想、伦理观念等都深受后世尊崇;同时,他的治学态度、人格风范、待人接物等也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字沅甫,号咏芝,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江西巡抚、兵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等职,曾先后出使英法两国,为外交事业作出贡献。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曾纪泽随父亲曾国藩镇压太平军,不幸在衡州遇害。曾国藩在曾纪泽去世前,写下了这篇挽联,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肯定与赞扬。

每句七个字,形式整齐。上联首句“与文正悯烈靖毅惠敏”,是对曾氏父子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的概括。文正,指的是曾国藩,他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以坚忍不拔的决心和毅力,指挥湘军与太平军进行长达十多年的斗争,最终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悯烈,指的是对死于战乱中的将士表示哀怜。靖毅,指的是平定战乱的英勇行为。惠敏,指的是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字沅甫,号咏芝,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下联首句“为社稷苍生乡党宗族”,则是说曾氏父子为了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付出的努力。社稷,指的是国家。苍生,指的是老百姓。乡党宗族,指的是曾氏家族的成员和朋友。公私熟计,指的是曾氏父子在处理公务和家庭生活时所表现出的智慧与能力。悠悠天地,是指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广阔,表达了对曾氏父子的深深怀念之情。悲怆无穷,则是对他们逝去生命的一种哀悼与追思。整联挽联既有对曾氏父子生前功绩的赞美,又有对其逝世的惋惜与哀悼,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有力,堪称挽联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