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缭绕古回中,玉石俱焚甲帐空。
独有茂陵原上草,年年憔悴泣秋风。
隰州道上
山川缭绕古回中,玉石俱焚甲帐空。
独有茂陵原上草,年年憔悴泣秋风。
注释
隰州:今山西永济县西一带,汉时属河东郡,唐为州治所在。回中:回中峰在今陕西宜川西北,是古代的关隘,地势险要。
玉石俱焚甲帐空:指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将所虏各国的财物、珍宝及妇女全部运往云阳(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焚烧销毁,并下令将各国的兵器、图书、典籍等全部收缴,运到秦国都城咸阳销毁,史称“焚书坑儒”。甲帐:指秦始皇所住的豪华宫殿。这里以玉石俱焚比喻当时对其他文化典籍的摧残。
茂陵原上草,年年憔悴泣秋风。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
赏析
《汉书·西域传》载:“武帝使张骞通大夏之属国,自昆明至滇,皆宾礼中国。”而《史记·大宛列传》则记载:“其北则大月氏国。”大月氏与匈奴相邻,匈奴时常侵犯大月氏,大月氏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而修筑起一条长城,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它东起敦煌、玉门关,南经阳关、昆仑关,西抵葱岭。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西行,再经过敦煌进入新疆地区。这条通道就是后来的古“丝绸之路”。
此诗写于作者出塞之后,途经山西境内的回中道。诗人由秦代的“焚书事件”想到汉代的大月氏人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的历史,联想到自己的出塞经历和流落异乡的生活处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写诗人经过古回中时所看到的景色。回中道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西南的中条山中,是连接中原与河套地区、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干线。诗人在回中道上远望,只见群山重峦环绕,山间云雾弥漫,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秀丽的景色面前,诗人却想起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次浩劫——焚书坑儒事件。这一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得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毁。因此,当诗人再次看到这美丽的山川时,不禁想到了那段悲惨的历史往事,心中涌起一股悲愤之情。
次句紧承前句而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他认为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所遭受过磨难的人们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慰藉,重新获得信心和勇气。因此,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不要让过去的苦难再次发生。
三、四两句则是诗人对大漠边关的描写。茂陵原上生长着茂盛的禾苗,每年都会迎来丰收的喜悦。但在这个辽阔的土地上,却很少有人来欣赏它的美丽和繁华。因为大漠边关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再加上战争频繁,使得这里的人们生活在极度困苦之中。他们只能依靠辛勤劳作来维持生活,过着艰辛的生活。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而努力奋斗。
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他虽然身处异邦他乡,但仍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渴望回到故乡去看望亲朋好友,与他们共度欢乐时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尽管如此,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和绝望。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懈地奋斗下去,总有一天会有机会重返家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