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丝搓作线,可怜柔脆难胜绢。
忆昔与君期百年,亲怜欢爱终无倦。
侬弱易攀缠,还由君言多华艳。
方惊玉貌不如前,已见君心随颜变。
还君真珠双燕钗,免教入目增悲恋。
这首诗名为《行路难》,作者为唐代诗人李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藕丝搓作线,可怜柔脆难胜绢。
释义:用细长的藕丝搓成细细的丝线,可惜它如此柔软而易破,难以比得上丝绸的质地。忆昔与君期百年,亲怜欢爱终无倦。
释义:回想过去与你约定共度一生,彼此之间的亲密和喜悦是永远不会厌倦的。侬弱易攀缠,还由君言多华艳。
释义:我身体柔弱容易攀缠在别人身上,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言语太过华丽而吸引。方惊玉貌不如前,已见君心随颜变。
释义:方才还感叹你的美丽容貌未曾改变,现在却看到你的内心已经随着你的容颜发生了改变。还君真珠双燕钗,免教入目增悲恋。
释义:将这枚真珠做的双燕形发钗归还给你,免得你看到后心生更多的悲伤和依恋。
注释:
- 藕丝:指的是用莲藕制成的细丝,常用于制作衣物。
- 绢:一种质地较粗糙的布料。
- 玉貌:形容女子美丽如玉。
- 燕钗: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饰,形似燕子。
- 真珠:珍珠,这里可能特指某种珍贵的珍珠。
- 双燕钗:可能是一个具有双燕形状的发钗,象征着和谐或美好。
- 悲恋:因离别、思念而产生的哀愁。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别离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与爱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因离别带来的痛苦。诗人以藕丝和绢丝的脆弱对比来强调爱情的脆弱,通过回忆与对方的约定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诗中的“玉貌”和“双燕钗”等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增添了一种唯美的氛围。最后的部分,诗人提出了归还发钗的举动,暗示了希望对方能够忘记过往的痛苦,重新开始。整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分离时刻的敏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