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为社稷而生才,故教早掇巍科,冰清著望,更学通中外,德速邮传,人物此权衡,履蹈久钦师范重;
我与烝黎同一哭,太息浮沉宦海,风度谁如,正官制待编,新章初定,庙堂资擘画,弥留犹廑老成忧。
【注释】
挽张百熙联:挽词。
社稷:国家。
巍科:科举制度的最高等级,即进士及第。
冰清著望:形容品德高尚。
通中外:指通晓国内外事理。
德速邮传:指德行高洁,传播四方。
人物此权衡:指人的才能和德行是衡量标准。
太息浮沉宦海:叹息自己一生仕途沉浮不定。
风度谁如:指风采如何。
正官制待编:指新的官制尚未制定。
庙堂资擘画:指在朝廷上可以谋划大事。
弥留犹廑老成忧:病重时还担心国家大事。
【赏析】
这首挽诗是给张百熙的挽词。张百熙,字锡銮,号贞吉,晚号燕孙,直隶(今北京)大兴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咸丰元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后任户部右侍郎。光绪十六年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四岁。张百熙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改革家,对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这首诗就是他去世时的挽诗,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天为社稷而生才,故教早掇巍科”,意思是说,上天为了国家而降生英才,所以早早地让他们取得功名。这是对张百熙的赞美。张百熙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中举人,后来成为清朝晚期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第二句“冰清著望,更学通中外,德速邮传”,意思是说他的品德像冰一样清澈透明,学问广博,能够了解中外事务,德行高尚,传播四方。第三句“人物此权衡,履蹈久钦师范重;我与烝黎同一哭,太息浮沉宦海,风度谁如”,意思是说,这样的人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与众人一同哀悼他,感叹自己一生仕途沉浮不定,风采如何。第四句“正官制待编,新章初定”,意思是说,新的官制尚未制定,新章刚刚确定。第五句“庙堂资擘画,弥留犹廑老成忧”,意思是说,他在朝廷上可以谋划大事,即使病重,还担心国家大事。整首诗通过对张百熙才华、品德、学问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