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难,兴学尤难,壮矣,挽既倒之波澜,如公有几;
爱国易,报国不易,痛哉,怀未竟之素志,继起伊谁。

【注释】

挽张百熙联:指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写《南海先生孔子改制考序》中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的批评。张百熙,字孝先,晚号燕樵,广东新会人,清末著名维新派人物。公几:即“公几石”,传说是孔子所坐之石,故称。素志:旧时常用来称自己的志愿、抱负等。伊:代词,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戊戌政变后写的一首赠给好友张百熙的挽联。诗一开头就点明主旨:“劝学难,兴学尤难,壮矣,挽既倒之波澜,如公有几。”这是说劝勉人们学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振兴国家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只要大家能挺直脊梁,挽住已经倒下的巨澜,这重任有谁能够担当!言外之意是指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

第二句:“爱国易,报国不易,痛哉,怀未竟之素志,继起伊谁?”意思是说,想要爱国并不难,但报国却不容易;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夙愿还没有实现,就要离开人世了,以后又有谁能够继续他的志愿呢?言外之意是指责康有为等人不能完成他的遗志,而自己则要以身许国。

整首诗以“挽”为题,从劝勉和哀悼两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以及当时维新志士们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