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既迫敢蹒跚,出处关头义命安。
母过七旬应侍养,家无次子孰承欢。
圣朝教孝沾恩易,人子离家入告难。
一纸九门天荡荡,陈情空自泪汍澜。
【注释】
燕邸:指王的官邸,借指朝廷。
王程:即王命,皇帝下的命令。
敢:岂敢;不敢。
出处关头:指生死关头。
七秩:七十岁。
孰:谁。
陈情:陈述自己的情况或意见。
汍澜:流泪。
【赏析】
《燕邸卧病口号》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写自己身患重病,不能侍奉父母,心情矛盾而苦闷;后六句写对朝廷教孝的政策感到失望,只能空自悲伤。全诗表达了作者因年老体衰,无力侍亲的哀怨之情。
首联“王程”二字直贯全篇,点明“疾”字,为全篇定调。王程是皇帝下给大臣们的旨意,是命令,是使命,也是责任。这四个字,一语双关,一语双关。一方面写出了诗人身患疾病,行动不便,难以完成皇帝交给的使命;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他不能因为自己的疾病就懈怠了自己的职责。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一方面,诗人身体有病,无法胜任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的母亲会因此受到伤害。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叫做“孟母三迁”,意思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他找一个好的环境,三次搬家。这个典故用来比喻诗人的母亲,表示诗人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颈联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侍奉自己的父母,感到愧疚;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自己应该去侍奉父母的,但是自己又无能为力。这里的关键词是“次子”。在古代社会,一个家庭里,长子往往会承担起主要的家务和责任,而次子则往往被忽视或者被忽略。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叫做“长幼有序”,意思是长者应该先于幼者,幼者应该后于长者。这个典故用来比喻诗人的家庭,表示诗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尾联写诗人对朝廷教孝的政策感到失望,只能空自悲伤。这里的关键词是“陈情”。在古代社会,官员们常常需要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情况或者意见,这就是“陈情”。这里的“天荡荡”三个字,形容了天地之间的广阔无垠,象征着诗人的心情宽广、豁达。而“一纸九门”则形容了皇帝的诏令遍布全国,无处不在,使得诗人感到自己无处可藏,只能默默承受。
整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情感变化,展示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