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前游试转望,果然三度见生桑。
不闻动地歌黄竹,但见悲风起白杨。
贞疾士安夸笔健,幽居元亮补杯长。
莫惊猿鹤虫沙化,暮齿相期保乐康。
诗句释义及注释:
- “辽海前游试转望,果然三度见生桑。”
- “辽海”:指北方辽河流域。“前游”:之前的旅行。“试转望”:尝试着回顾过去走过的路。“果然”:确实如此。“三度”:三次。“生桑”:新长出的桑树。这句诗描述诗人经过多年后,再次回到曾经走过的地方,发现那里已经长出了许多桑树,表达了岁月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 “不闻动地歌黄竹,但见悲风起白杨。”
- “黄竹”:黄色的竹子。“动地”:形容声音很大。“悲风”:萧瑟凄凉的风。“起白杨”:吹动白色杨柳。这句诗描绘了辽海前游时的景象,虽然不再听到激昂的歌曲,但只有凄清的风声和悲凉的白杨树,体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时代的回忆与怀旧之情。
- “贞疾士安夸笔健,幽居元亮补杯长。”
- “贞疾”:指高尚的志向或品德被病痛所困扰。“士安”:指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夸笔健”:自夸文才出众。“幽居”:隐居的生活。“元亮”: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补杯长”:比喻用诗歌来补充自己的不足或缺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出众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的批判,以及对陶渊明那种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尊敬。
- “莫惊猿鹤虫沙化,暮齿相期保乐康。”
- “猿鹤虫沙”:指自然界中的生命。“暮齿”:晚年。“相期”:相互约定或期望。“保乐康”:保持快乐健康。这句诗是在提醒人们不要为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而惊慌失措,而是要珍惜时光,积极面对,保持乐观的心态,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萧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的“辽海前游”、“三度见生桑”、“不闻动地歌黄竹,但见悲风起白杨”、“贞疾士安夸笔健,幽居元亮补杯长”等句子,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诗歌富有深刻的寓意和哲理性。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展现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