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顶上有人家,少妇茅檐擘苎麻。
黑齿红唇蝉鬓整,满头乱插瑞香花。
【注释】乌山:指浙江桐柏山,在今河南省南阳市。防匪(huǒ fěi):防范盗贼。偶成:偶然写成的诗作。乙未(è wèi):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
【赏析】《乌山偶成》是近代诗人陈三立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绘了乌山顶上人家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全诗语言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乌山顶上有人家,少妇茅檐擘苎麻。
黑齿红唇蝉鬓整,满头乱插瑞香花。
【注释】乌山:指浙江桐柏山,在今河南省南阳市。防匪(huǒ fěi):防范盗贼。偶成:偶然写成的诗作。乙未(è wèi):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
【赏析】《乌山偶成》是近代诗人陈三立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绘了乌山顶上人家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全诗语言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逐项分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考生应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作答;另外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释,如“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羁旅”等。最后要附上赏析,注意字数限制。 “此地原羁旅,逢君是故人。”首联交代诗人当时客居在鮀浦的原因,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羁旅”即羁留漂泊之人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辛卯至癸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十九年、一八九三))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名山有佳友,相得每相从。 - 注释:“名山”指的是著名的高山,“佳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他们在一起时总能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 译文:那些闻名的高山,那里有着与我志趣相投的好友们,他们总是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2. 古木斜阳挂,迷津野老逢。 - 注释
【注释】 台:指台湾。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叶”:指清朝灭亡后,台湾先后由不同政权统治的情况。“自处贫非病”:说自己贫困不是病态。“相传笔代耕”:说传家以写诗为业。“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问苍天为何有这等罪过;误我一生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流下思乡的泪水,放弃祖宗的基业。“松楸”:松木棺材。“一掬思乡泪”即一掬思乡之泪,形容悲苦之情。 【赏析】 此诗题作“台感”
【解析】 (1)乙未,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一年。诗人在台南筹防局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感慨颇深。“忆昔”二字总领全诗,表明诗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2)“乡人”,指当地的老百姓。“义愤同”,意指乡人与作者有共同的义愤。 (3)“黔驴”,指贵州产的驴。《黔游记》载:“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见之者无不愕跃。”意思是说贵州没有驴,有人将一只贵州驴运到京城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二 (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宴会上,宾主之间共同品味诗词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当筵无俗客,宾主共徘徊: - 无俗客:宴会中没有普通世俗之人,只有高雅的宾客。 - 宾主共徘徊:主人和客人一起徘徊,相互欣赏对方,体现了宾主间的和谐与尊重。 2. 帘影入纤月,车声响薄雷: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孝弟皆天性,披图自有真。荆田欣爱日,萱国庆长春。燕喜诗歌鲁,乌私表欲陈。触予游子恨,风木倍思亲! 注释:孝顺和弟妹都是上天赋予的本性,看这幅画就能明白这一点。荆山田里的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的生日就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燕地的人们喜爱唱歌跳舞(这里可能指燕赵地区的民风),乌鸦在树上筑巢,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渴望。触动了我游子的哀愁,看到这棵枯死的大树,我更加思念亲人。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一 主人邀请重聚,几榻清幽无尘埃。日间畅游陶渊明,风流才子贺知章。众人皆为韵友,独我劳碌心未宁。仍忆兰亭雅集时,诸王皆是亲族朋。 注释与赏析 1. 注释: - 主人邀再饮:主人再次邀请大家共饮。 - 几榻净无尘:房间非常干净,没有一丝灰尘。 - 日涉陶元亮:日间游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 风流贺季真: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如贺知章。 - 群公皆韵友
【解析】 本题是一道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宝琛,“喜”“赖”等字眼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有客悬徐榻,劳君下董帷”两句写自己设宴招待朋友的情景,“养亲原笔砚,报国此须眉”两句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决心,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答案】 ①我有幸与阁下相会,在潮州
【解析】 本诗的翻译,应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诗,准确达意,通顺流畅。 【答案】 (1)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 译文:我漂泊在海上,独自来到广州。 注释:“鮀浦”指珠江口一带。“羊城”指广州,古称羊城。 赏析:此联点出作者的行踪和居处。作者由广东沿海而到广州,是因避战乱,寄身于此。 (2)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 译文:家乡的田地已变成荒草,百姓们却还活在虎口之中。 注释:牛栏栅
岁除日得家书(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 腊鼓催声急,惊心又岁除。 酒添游子恨,春入老兄书。 身世浮萍似,家山劫火馀! 辽东还白帽,明日愧华裾! 注释: - 腊鼓催促着新年的脚步声,让人心惊胆战地迎来了又一年的除夕夜。 - 酒桌上,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因为家乡的亲人在远方传来了书信,带来了他们的消息和关怀。 - 我感觉自己如同飘荡不定的浮萍一般,不确定自己的命运归宿
注释: 水边的篱笆横斜地生长,料想南枝的花朵已经开放。 想在梦中作一次英雄,冷魂回去却无处可归!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首句“水边篱落自横斜”,描绘了梅花在水边篱笆上生长的景象,形象生动。第二句“料得南枝已着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盛开的美好期待。第三句“欲作师雄酣一梦,冷魂归去已无家”,诗人用“师雄”指代自己,以梅花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冷魂归去已无家”
旱苗得雨喜滋培,无奈车薪祗一杯。 凭仗新诗通夜奏,空潭唤醒睡龙来。 注释: 1. 旱苗得雨:指的是农田在旱季时得到了雨水的滋润,使得干枯的植物得以复苏。 2. 车薪:指微小的力量,用来比喻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大问题。 3. 新诗:指自己的诗词作品。 4. 空潭:指寂静无声的深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九登石门岭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译: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以其善斗和鸣声著名。 - 岁聿其莫:表示岁月流逝,时光易逝。 - 日月其除与日月其迈:分别指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变迁。 - 职思其居、其外:意指思考应如何应对生活。 - 好乐无荒
荻花(丁亥(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 一派浔阳半是愁,青天碧海夜痕秋。 琵琶水上随风起,吹出江边尽白头。 译文: 在浔阳江边,我独自漫步,看着眼前的江水。江边的芦苇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夜色中,天空与碧海相连,显得更加深邃。此刻的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浔阳江畔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新凉一院乱秋虫,墨汁初浓烛影红。 乘兴偶为梅写照,梦中惊起赵师雄。 【注释】丁亥:光绪十三年(1887)。新凉:天气渐凉。乱秋虫:秋天的虫子纷纷飞舞。墨汁:指用墨写的梅花图卷。初浓:刚开始浓郁。烛影红:蜡烛的火焰映出红色的光晕。乘兴:兴致勃勃。为梅写照:为梅花画像。梅:梅树。惊起赵师雄:赵师雄是宋人陈抟的号。相传他梦见一个道士请他到月宫去游玩,醒来后发现是在梦中,遂名“赵师雄”
直节虚心百炼锋,此才仅受管城封。 阿房空作藏娇地,似此轻恩负祖龙。 注释: 1. 直节:正直的节操。 2. 虚心:谦虚的心态。 3. 百炼锋:经过无数次的锻炼和磨砺,如同百炼的锋芒。 4. 才:才能。 5. 管城封:受到管仲(一说管城侯)赏识。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以善相人著称。 6. 阿房:阿房宫,秦朝的宫殿。 7. 藏娇:古代帝王或贵族居住的地方,用以藏匿美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