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洛诚多事,游梁亦已频。
半生欢结客,一刺肯依人。
不遇钟期听,何惭原宪贫。
倚闾终日望,只是负慈亲。
【注释】
入洛:指入京任官,即进入洛阳。
游梁:指到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去游历。
半生:指中年,也指平生。欢结客:指以结客自娱。一刺:即“一行”,指行伍。肯依人:指不肯依附他人。钟期: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善弹琴,钟子期是他的好朋友。原宪:孔子弟子,生活贫苦,经常吃野菜充饥。
倚闾:古代里门,有里正把守。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在洛阳闲居时所作,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的首句“入洛诚多事”表明入京任官是不得已的事,充满了无奈。
第二句“游梁亦已频”则表现了出仕的艰辛。诗人多次出游梁州,但都未能如愿,这反映了他的失意心情。
第三句“半生欢结客”说明诗人一生都以结客自娱,不愿依附他人。
接着四句“一刺肯依人”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独立自主的性格,他不愿意依靠别人,只愿意自己行事。
最后两句“不遇钟期听”表达了诗人没有遇到知己,只能忍受贫穷的痛苦;“何惭原宪贫”则是说他并不觉得羞愧,因为他并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理想。
最后一句“倚闾终日望,只是负慈亲”则表现了他对父母的愧疚感,他每天站在里正的门前等待机会,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