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桃源记问津,奇传晋代捕渔人。
后人要觅前人景,未审桃花肯复春。

【诗句注释】

千古桃源记问津:桃源,地名,相传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郴州桂阳起义后所建立的“郴县”,后来被改称“宜章县”,即今湖南宜章。桃源是古代传说中的避世之地;桃源记则是晋代著名隐士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一文,描写了一位渔夫误入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千古”表示历史悠久,“桃源记”则是指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问津”意为询问渡口,这里指寻找通往桃源的道路。

奇传晋代捕渔人:晋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晋朝(265年-420年)。“捕渔人”则是对渔夫的一种尊称,因为渔夫能够捕捉鱼虾,生活无忧,所以被视为有道德修养的人。这里的“奇传”意味着这篇关于渔夫的故事非常奇特,引人入胜。

后人要觅前人景:后人指的是后来的读者或研究者,他们想要了解和研究前人的事迹和文化。“前人景”则是指前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也就是前人留下的美好景观或传说。

未审桃花肯复春:未审是不确定的意思,表示对于是否能够再次迎来春天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桃花”指的是桃花林,是陶渊明笔下的一处风景点。“肯复春”则是说是否能够再次迎来春天,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译文】

千年后的我们仍然在寻找那通往桃源的路,这个故事是如此神奇,令人惊叹不已。后人想要了解前人的事迹和文化,但是否真的能够再次找到那份美好的景色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古今人们对桃源故事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以千年为时间跨度,描绘了桃源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