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予不遇,早羡金坡珥笔,玉尺持衡,十年来卧老沧江,若论冠盖京华,似惜斯人独憔悴;
与世长辞,只馀文苑数行,名山片席,千里外惊闻朝露,为念箕裘堂构,幸看后起已腾骧。

【注释】

谓予不:对我(你)不。不遇:没有遇到好时候。羡:羡慕。金坡:金门,指中书省。珥笔:插笔,指为官。玉尺:比喻公正的秤。持衡:执掌天平(比喻掌握大权)。十年:十年来。沧江:长江。京华:京城长安。冠盖:官吏们的车盖。长辞:长久别离。文苑:文坛。数行:几行字。箕裘堂构:比喻家业。箕和裘都是古代制衣的工具,后以箕裘堂构比喻继承家业或事业。腾骧:腾飞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费念慈去世时作的挽联。费念慈字子美,号雪君,浙江嘉兴人;曾官至广东按察使。他为人正直不阿,与同道者相友善,又工诗善文,故有文名。其《吊张南屏先生墓》一诗云:“平生未了事,此去更谁招。莫向青天诉,青山自寂寥。”可见他是一个耿介刚直的文人士大夫,对当权者的腐败黑暗深恶痛绝,因而在仕途上屡受挫折,终于郁郁而亡。

全诗共四段,每段四句,前两联是悼念之辞,后两联是勉励之言。第一联“谓予不遇,早羡金坡珥笔,玉尺持衡”,意为我未能遇到明主重用之时,早就羡慕像金门那样高门贵胄、可以插笔为官、执掌天平的幸运,而如今却卧病在床,十年来不能为国家出力。第二联“与世长辞,只馀文苑数行,名山片席”,意为我已离开尘世远去,只留下文章几篇、名山一片,作为后人纪念。第三联“千里外惊闻朝露,为念箕裘堂构”,意为在千里之外听到朝廷传来噩耗的消息,心中十分悲痛,为怀念先祖的事业而伤心。第四联“幸看后起已腾骧”意为幸好看到后来的后进已经飞黄腾达了。

从内容上看,作者对费念慈的死是十分悲痛的,但同时也表现出他的旷达胸襟和崇高气节。

这副挽联写得十分凝炼、含蓄、优美、生动,既符合古典骈文的风格要求,也充分体现了费念慈生前文才横溢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