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年干杏受风霜,气味清高唤客尝。
记得当时多珍重,而今手帕有余香。
【译文】
隔年的干杏受到风霜的洗礼,清高的气味吸引着人们品尝。
记得当时多珍视它,如今手中还留着余香。
【注释与赏析】
岁壬子:壬年是天干中的第七位,子是天干的第二位。所以,壬子年是农历的第五个月,即阴历四月,是春季。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份,例如甲子年、乙丑年等等,这是古人的一种记法。
赵家马头村:位于中国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这里是一个以种桑养蚕为主的村庄,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传统的村落,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苏绣之乡”,这里的苏绣工艺非常精湛,闻名遐迩。
清明佳节:清明节在中国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此外,这一天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人们会趁着天气晴朗,带着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游赏花观景。
杏村:在这首诗中,”杏村”是指赵家马头村中的一个小村庄。
杏村沽酒: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杏村来指代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居住的地方。在这里,”沽酒”是指买酒喝的意思。
开筵坐花:指摆上酒席,邀请客人一同欣赏花朵之美。在古代诗词中,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诗人通过描写这一景象,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畅饮狂歌:尽情饮酒歌唱,形容欢聚一堂,畅谈欢笑的场景。在这首诗中,”狂歌”是指大声唱歌,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豪放的性格特点。
颓然大醉:形容一个人因为过度饮酒而变得昏沉不堪,无法自持的状态。这里的”颓然”意味着失意、失落或颓废的样子。
思饮茶而不得:指想要喝茶却找不到茶具或者茶叶。这里的”不得”意味着无法获得,或者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偶摘隔年干霜杏数枚敬余:指偶然间采摘了一些已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干冷杏子作为礼物献给了诗人。
或亦望梅止渴之意也:意思是说这些干冷杏子也许就像是人们在极度口渴时所想象的那种能够解渴的食物一样,给人带来一丝希望和安慰。
丙戌年:指的是丙戌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会在诗文中提及一些具体的年份或者月份,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竹炉、火、净石铫、甘泉:指烧炭的木炭、火、盛水的器具以及烹煮食物用的清水。这些物品在古代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工具,它们为人们提供了温暖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美味的食物和饮料。
丙戌年三月初三日:指的是丙戌年(明朝万历年间)三月初三日。这个日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春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时期。
隔年干杏受风霜:指隔年的干杏树受到了风霜的侵袭,变得枯萎凋零。这里的”隔年”指的是一年之后,而”干杏”则是指没有完全成熟的杏子果实。
清高的气味:形容干杏树散发出的香气清新高雅,令人心旷神怡。
唤客尝:呼唤客人来品尝。这里的”唤客”意味着招引宾客,而”尝”则是指尝试或者品尝的意思。
记得当时多珍重:指回忆起以前曾经珍视和重视过的事物。这里的”珍重”意味着珍贵且重要,表示过去的时光已经过去了。
而今手帕有余香:形容现在手中的帕子上还残留着过去的香气。这里的”有余香”意味着还有淡淡的香味留存,表示过去的时光依然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