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佳茗岂无之,霜杏烹来分外奇。
真有一般清气味,品高料得少人知。

【注释】

壬子:公历1072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所作。赵家马头村:地名,今属浙江临安市,是苏轼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佣书:在官府中当书吏、抄写文书之类的差事。清明佳节:清明节这一天。桃李:指春天盛开的鲜花。杏村:苏轼在杭州曾居住于城外,这里代指杭州。沽酒:买酒,指买酒喝。杏园:苏轼曾在杭州西门外的西湖附近建有一座名为“杏花堂”的庭院,以种杏树著称。茶:指用泉水煮制的茶水。或:或者,也许。小徒:年轻的仆人。摘隔年干霜杏:即摘下来已经过了一两年的陈年的冻了的杏核。敬余:把杏核献给我。或亦:也许,或许。或亦望梅止渴之意也:也许也是用来解渴的意思吧。恍然:忽然明白过来的样子。识者:懂得道理的人,即有见识的人。霜杏烹茶:用陈年的霜冻的杏肉煮成的茶,味道清香扑鼻。竹炉:用竹木制作的茶炉。生活火:烧旺火。净石铫(diǎn):用一块干净的石头做成的茶壶。甘泉:甜美清凉的水。烹霜杏以饮:煮陈年霜冻的杏肉来泡茶喝。拍案惊奇:拍着桌子惊讶赞叹。俚句:通俗的句子。 其二

而今佳茗岂无之,霜杏烹来分外奇。

真有一般清气味,品高料得少人知。

【赏析】

这是苏轼对当时名茶的一种独特见解,他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认为陈年的霜冻的杏肉烹制的茶水,比一般的茶叶要香得多,而且味道也更醇厚。这种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只有那些品味高雅,不随俗流的人才能理解并享受它。

首句“而今佳茗岂无之”,意思是说现在市面上不是没有好茶,只是人们往往只注重名贵的茶叶,而忽略了一些平常的茶叶。苏轼认为真正的好茶应该是自然生长、未经人工加工的茶叶,而不是那些经过过度加工或者包装过的茶叶。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才能真正品尝到茶叶的清香和甘甜。

第二句“霜杏烹来分外奇”,则是苏轼亲自体验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陈年的霜冻的杏肉烹制的茶水,比一般的茶叶要香得多,而且味道也更醇厚。这种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只有那些品味高雅,不随俗流的人才能理解并享受它。

最后一句“真有一般清气味,品高料得少人知”,则是苏轼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他认为当时的社会风气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而忽视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只有那些真正懂得生活品质的人,才能欣赏和享受那些平凡的事物,如陈年的霜冻的杏肉烹制的茶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