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曾传黄鹤楼,周郎设计讨荆州。
子龙胆大心犹怯,昭烈眼酸泪暗流。
争奈武侯多胜算,谁知吴主更含羞。
而今又有新奇事,欲骗先生作楚囚。

诗句解释:

  1. 岁壬子,偶得一新闻 - 在壬子的这一年,我偶然听到了一个消息。
  2. 不必言其姓氏,存厚道也 - 我不需要知道这个人的姓名,因为我认为这样做是保持了诚实和正直。
  3. 有三家村某某,共请一先生 - 在三家村,有一个家庭邀请了这位先生。
  4. 恭而且敬,尚何言哉 - 他们恭敬而谨慎地对待这位先生,不需要多说什么。
  5. 开读后,适有一顽徒 - 在阅读之后,出现了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6. 白字信口流,讹音任意吐 - 这个孩子随意说出白字和错误发音。
  7. 先生正之,不听,遂惩之夏楚 - 先生想要纠正他的错误,但孩子不听,于是用夏楚(一种体罚)来惩罚他。
  8. 孰意顽徒归家,不惟有肤受之愬 - 谁想到这个孩子回到家里后,不仅遭受了肉体上的惩罚,还受到了精神上的诋毁。
  9. 而且有浸润之谮 - 而且还有诽谤和中伤。
  10. 其悍父奋然曰:敢打吾儿,吾必报之 - 这个强硬的父亲愤怒地说:“如果敢打我的儿子,我一定会报复。”
  11. 何不效黄鹤楼故事? - 为什么不模仿黄鹤楼的故事?
  12. 遂开琼筵,设伏兵,治刚刀,磨霍霍 - 因此,他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并埋伏下士兵,准备一把锋利的刀,以便随时准备杀那个孩子。
  13. 必欲杀之而后已 - 他决心一定要杀死那个孩子才算完事。
  14. 时伊兄苦劝之 - 这时,他的哥哥极力劝说他的父亲不要这么做。
  15. 触怒伊弟,哭阻之 - 这导致他的父亲被激怒,哭着阻止了哥哥的行为。
  16. 受伤 - 父亲因此受伤了。
  17. 后其妻警觉而叱咤之,遂不果 - 他的妻子后来变得警觉,大声斥责丈夫,最终没有实现他的目的。
  18. 然已声闻籍籍,传为新奇矣 - 尽管如此,这件事已经传得到处都是,成了一件新鲜事。
  19. 余骤闻之而未信,细究之而果然 - 我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并没有相信,但经过仔细调查后发现是真的。
  20. 遂不禁谓然叹曰:吾道故穷矣 - 我不禁感叹地说:“我的道行确实穷尽了。”
  21. 何更有如此奇祸者,可虑也夫,可笑也夫 - 还有比这更奇怪的灾祸吗?真是令人担忧又可笑。
  22.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的最后一句,表示这首诗到此结束。

译文:

那一年壬子,我偶然听到一条新闻,无需详述其人姓名,因为我认为保持诚信最重要。一家有三个孩子的家庭邀请了一个先生。他们恭敬而小心地对待这位先生,不需要多说什么。当这位先生开始朗读后,家中的一个顽皮孩子随意地说出白字和错误发音。先生试图纠正他,但他不听,于是用夏楚体罚他,以示警告。谁知道这个顽童回家后不仅受到了身体上的惩罚,还受到了精神上恶意的攻击。他的父亲非常生气,甚至威胁要报复那个孩子,并模仿黄鹤楼的故事。为此,他准备了盛大的宴会,并埋伏下士兵,准备一把锋利的刀,以便随时准备杀那个孩子。他决心一定要杀死那个孩子才算完事。这时,他的哥哥极力劝说父亲不要这么做。这导致他的父亲被激怒,哭着阻止了哥哥的行为。妻子后来变得警觉,大声斥责丈夫,最终没有实现他的目的。尽管如此,这件事已经传得到处都是,成了一件新鲜事。我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并没有相信,但经过仔细调查后发现是真的。我不禁感叹地说:“我的道行确实穷尽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奇怪的灾祸吗?真是令人担忧又可笑。

赏析:

此诗通过一个家族因误会而起的冲突和解决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庭矛盾、个人道德观念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张力。诗中描绘了从误解到冲突再到和解的过程,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族和谐与社会秩序的特点。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描写,展示了人物性格及其心理变化,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