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
【注释】
钱塘:今浙江杭州。丁氏:指唐代著名藏书家丁宝荐,他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在杭州创办了“天一阁”。
帙:装书的套子。
千竿不作行:形容藏书之多,无法整理。
【赏析】
此为丁宝荐的题壁诗,是赞颂其藏书的佳作。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丁宝荐藏书多,后两句写丁宝荐藏书难。
第一句“万卷皆成帙”,意思是说丁宝荐藏书之多,如同成筐的竹简一样,数也数不清。第二句“千竿不作行”,意思是说这如山似海的藏书,根本无法理出一条整齐的行列来。
丁宝荐之所以能藏书万卷,是因为他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儒学经典和史学、天文历算等学问。由于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加上勤奋好学,因此他的学问在当时就很有名,人们都很佩服。
丁宝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善于治学。他读书非常认真,对于每一本书都要反复推敲,力求弄懂弄通。他读书的时候,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有一次,他在阅读一部大部头的书时,一连几天都没有回家,后来被家里人发现,才知道他已经在书房中睡了好几天,直到家人发现后才把他叫回家。
丁宝荐不但自己勤学好问,而且在教学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教学生很有耐心,总是耐心地解释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学生们都很尊敬他,把他当作良师益友。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和环境,丁宝荐才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学者和藏书家。他的藏书数量之巨,连他自己也难以计数。据说他家中收藏的书籍多达数十万卷,这些书籍都是从各地收集来的珍贵文献和资料。
丁宝荐的藏书有很多是珍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广泛的巨著,它包括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地理知识、科学发明和文艺作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部书共有22877卷,11095册,6700万字,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型丛书。
除了《永乐大典》之外,丁宝荐还收藏了许多其他珍贵的文献和资料。这些书籍都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他从国外引进来的稀有版本。这些珍贵书籍的存在,为中国的文化保存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