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望辱名驹,当年海上归来,群从最怜遵彦谨;
遗规垂画虎,此日江干迎奠,孤儿惨读伏波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分析其运用手法,并据此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厚望辱名驹,当年海上归来,群从最怜遵彦谨”,这四句写曾纪泽的功绩。“厚望”指朝廷对他的期望很高。“辱名驹”是说他像千里马一样驰骋疆场而未受重用。“当年海上归来”,指他在中法战争时,随左宗棠赴越南作战,大败法军,收复安南。“群从最怜遵彦谨”指曾纪泽的弟弟曾纪鸿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出使欧洲,与各国签订《通商行船条约》。“群从”指曾纪鸿一家人。这几句诗赞扬了曾纪泽的战功,表现了朝廷对他的高度信任和对他弟弟的赞赏。
“遗规垂画虎,此日江干迎奠,孤儿惨读伏波书”,这四句写曾纪泽的为人。“遗规”指曾纪泽临终时留下的遗嘱:“吾死后,勿令子孙习洋务也。”这是封建士大夫的传统观念,曾纪泽却冲破传统观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经济。“此日江干迎奠”指曾纪泽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病逝于上海,他的遗体被运回湖南长沙安葬,当时湘乡人曾恭银等为曾纪泽修墓。“孤儿惨读伏波书”指曾纪泽的儿子曾广均,因曾纪泽反对洋务派,曾广均长大后也不从事洋务事业,而是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曾氏兄弟对国家都十分忠诚,他们都是清政府所倚重的汉族大臣。
“厚望辱名驹,当年海上归来,群从最怜遵彦谨;遗规垂画虎,此日江干迎奠,孤儿惨读伏波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虽身负厚望却未能实现抱负,但你在海上归来时受到大家的怜惜;你的遗规就像画上的老虎一样,虽然能威慑他人,但终究无法阻止他人的践踏。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改革家、诗人,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兴办实业,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他的思想并未引起清政府的足够重视。他曾说:“臣非不欲自强,然亦非徒强兵而已。盖欲自强则必以开民智为本。”然而由于保守派势力太大,曾纪泽的一些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最终只能郁郁而终。
赏析: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赞美曾纪泽的战功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后四句则赞颂他的遗训和儿子曾广均的精神境界。
第一联:“厚望辱名驹,当年海上归来,群从最怜遵彦谨。”
这四句话是对曾纪泽的赞美。其中“厚望”是曾纪泽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他率领北洋舰队在威海卫之战中击败日本侵略者,但因清政府妥协投降,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因此“厚望”是对他未能实现的期望。“辱名驹”是指曾纪泽在甲午战败后,没有接受李鸿章的庇护回到家乡,而是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兄长的道路,去英国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当年海上归来”是指曾纪泽在英国求学期间,深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决心回国报效祖国。“群从”是指曾纪泽的家族成员,他们都非常尊敬和支持曾纪泽的选择。“最怜遵彦谨”是指曾纪泽的家人和朋友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第二联:“遗规垂画虎,此日江干迎奠,孤儿惨读伏波书。”
这四句话是对曾纪泽遗训的赞扬。其中“遗规”是指曾纪泽临终前留下的重要遗言,他认为应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来振兴中国。“垂画虎”比喻曾纪泽的遗训像一只画在墙上的大虫一样,虽然威猛但终究不能真正阻止敌人的侵犯。“此日江干迎奠”是指曾纪泽去世后,他的遗体被运往江边安葬,当时人们纷纷前来祭奠他。“孤儿惨读伏波书”是指曾纪泽的儿子曾广均,他继承父亲的遗志,坚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第三联:“厚望辱名驹,当年海上归来,群从最怜遵彦谨;遗规垂画虎,此日江干迎奠,孤儿惨读伏波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虽身负厚望却未能实现抱负,但你在海上归来时受到大家的怜惜;你的遗规就像画上的老虎一样,虽然能威慑他人,但终究无法阻止他人的践踏。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改革家、诗人,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兴办实业,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他的思想并未引起清政府的足够重视。他曾说:“臣非不欲自强,然亦非徒强兵而已。盖欲自强则必以开民智为本。”然而由于保守派势力太大,曾纪泽的一些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最终只能郁郁而终。
这首诗通过赞美曾纪泽的战功和遗训,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曾纪泽家族成员和儿子曾广均的描写,展现了曾纪泽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