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患才多,十载到三孤,在遭际已无遗憾;
我几病死,浃旬行万里,有酸心来告幽冥。

【注】:挽:悼念,祭奠;三孤:汉代的三种官衔,指尚书令、御史大夫、中尉。

才多:才能出众。

浃旬:满旬。浃,周也;旬,十日为一期。

【赏析】:这是一首吊唁曾纪泽(谥文肃)的挽诗。曾氏是清代洋务运动中的名臣,在外国侵略者的枪口下,他力主“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海军和最早的兵工学堂——江南船坞学堂,被誉为“外交第一人”。1875年,他在天津小站训练淮军,与太平军作战,不幸阵亡。当时,诗人正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闻讯十分悲痛,写下了这首挽诗。

首句“公患才多”点明曾氏的死因,即才高而招妒。次句“十载到三孤”,言其一生遭遇坎坷,屡遭贬谪,有如“三孤”之悲。“到三孤”用典,出自《史记·平津侯列传》:“天子闻之,病甚。使使持节视太医,无可发者,乃请谒归国。诏拜为少府,后数月,复请归相印绶。”又据《汉书·百官表》,武帝时设“东宫三卿”,秩二千石,掌卫事。曾纪泽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户部尚书、镶红旗汉军都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曾氏因为才能出众,遭受排挤打击而屡遭贬谪,最终身败名裂而死。

第三句“我几病死”,承上启下。作者自比曾氏,说自己几乎死于非命。

第四句“浃旬行万里”,是说作者自己虽未病死,但因忧心忡忡,身体消瘦而步履蹒跚。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曾日夜忧虑国家大事,奔波劳碌于各地,以致身形消瘦、行动艰难。

全诗语言质朴,情真意切。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曾氏生前的坎坷经历与自己的身世境遇进行对照,表达了对曾氏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借“公患才多”“我几病死”等诗句,抒发了自己为国家民族担忧忧虑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