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江流荡画桡,虚传竞渡踏风潮。
五丝谁续庚寅命,双桨人过丁卯桥。
令节只今成寂寂,《怀沙》终古恨迢迢。
何如满泛菖蒲酒,快对金焦破泬寥。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时所作,描写了作者对当地风俗人情的观察和感受。以下是逐句的译文、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
江流荡画桡,虚传竞渡踏风潮。
- 江流荡画桡:描绘江水流动的情景,如同画船在江水中摇曳。
- 虚传竞渡踏风潮:指人们误以为端午节竞渡是在风中进行,实际上并非如此。
第二句:
五丝谁续庚寅命,双桨人过丁卯桥。
- 五丝谁续庚寅命:询问是谁延续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即挂菖蒲、艾叶、五色丝线等。
- 双桨人过丁卯桥:描述端午节时人们欢聚一堂,用船桨划过丁卯桥的场景。
第三句:
令节只今成寂寂,《怀沙》终古恨迢迢。
- 令节只今成寂寂:指现在这个节日已经变得寂静无声,不再像过去那样热闹。
- 《怀沙》终古恨迢迢:引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对历史长河中屈原悲壮诗篇的情感共鸣。
第四句:
何如满泛菖蒲酒,快对金焦破泬寥。
- 满泛菖蒲酒:比喻以菖蒲酒为伴,享受节日的快乐。
- 快对金焦破泬寥:形容在金焦山(位于镇江)上观赏风景,享受自然之美,打破寂寞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传统节日逐渐消失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