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曝书当六日。
缥缃万卷付娉婷。
莫教靧面残妆粉,涴却维摩贝叶经。

诗云:“古寺曝书当六日,缥缃万卷付娉婷。莫教靧面残妆粉,涴却维摩贝叶经。”此首竹枝词描绘了一幅古寺中僧侣晒书、女子化妆的场景。通过诗句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

“古寺曝书当六日”解析

  • 晒书习俗:在古代中国,书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人们非常重视书籍的保护。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将书籍暴晒可以帮助去除潮湿,防止霉变。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珍视。
  • 晒书时间:此处描述的“当六日”可能指的是农历六月初六,这个时期阳光充足,非常适合晾晒物品,同时也寓意着新学期或新工作开始的日子。
  • 晒书地点:选择在古寺内晒书可能是因为寺庙的静谧和庄严,有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学习。
  • 晒书目的:晒书不仅是为了保护书籍免受损害,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知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学习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 晒书的文化意义:晒书的行为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生活哲学,那就是通过劳动来净化心灵,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升自我修养。

“缥缃万卷付娉婷”分析

  • 缥缃万卷:缥缃指的是古代书籍常用的装帧材料,如丝绸和竹子等,这些材料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耐用性。万卷则表明了书籍的数量之多,反映了藏书者对知识的极大渴求和对文化的深厚情感。
  • 付娉婷:这里可能是指书籍被赠与或出售,娉婷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和优雅,但在这里可能是借用来形容书籍的美丽和价值。通过这种比喻,诗人强调了书籍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 书籍的象征意义:书籍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工具,更是智慧和文化的承载体。它们能够帮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滋养,提升个人修养。
  • 赠书行为的社会意义:赠书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交易,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递和社会互动的方式。它能够促进知识的普及,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综合赏析

吴门竹枝词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通过对“古寺曝书当六日”、“缥缃万卷付娉婷”等句子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于知识与美的热爱。这些诗句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