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躔南极,初阳纪仲冬。
绣裳添彩线,玉管应黄钟。
庆典同函夏,明禋掌秩宗。
斋宫香雾绕,泰畤碧云封。
视版临深殿,亲郊出九重。
霜华迎翠辇,爟火照寒松。
登降闻天语,堂皇展帝容。
瑶台三后配,黼帐百神从。
茧栗燔柴犊,星辰护烛龙。
祠官调宝瑟,舞羽间金镛。
一德符穹昊,群僚秉肃雍。
遥瞻苍璧荐,共睹紫烟浓。
诗句翻译及注释:
- 至日躔南极,初阳纪仲冬。
- “至日”指的是冬至这一天,“躔南极”意指太阳运行到最南点,“初阳”指的是仲冬的开始,即冬至。
- 绣裳添彩线,玉管应黄钟。
- “绣裳”指的是用锦绣装饰的服饰,“彩线”可能是指刺绣或装饰物,“玉管”指的是乐器,“黄钟”是一种古代音乐术语,表示一种特定的音调。
- 庆典同函夏,明禋掌秩宗。
- “庆典”指的是节日或庆祝活动,“函夏”可能是指古代对夏季的一种称呼,“明禋”是祭祀时使用的仪式,“掌秩宗”指的是负责管理或指导事务。
- 斋宫香雾绕,泰畤碧云封。
- “斋宫”指的是为祭祀准备的场所,“香雾绕”形容空气中弥漫着香料的气息,“泰畤”是祭祀的场所,“碧云封”形容天空被云雾笼罩的景象。
- 视版临深殿,亲郊出九重。
- “视版”指的是观察祭坛上的祭品,“临深殿”形容皇帝亲临高殿,“亲郊”是皇帝亲自去祭祀的行为,“出九重”形容皇帝从高处出来进行祭祀。
- 霜华迎翠辇,爟火照寒松。
- “霜华”指的是霜花,“迎翠辇”形容皇帝的马车被美丽的霜花迎接,“爟火”可能是点燃的火炬,“照寒松”形容火炬照亮了寒冷的松树。
- 登降闻天语,堂皇展帝容。
- “登降”指的是皇帝上朝或下朝,“闻天语”形容听到神的声音或指示,“堂皇”是宏伟壮丽的意思,“展帝容”形容皇帝展现出威严的形象。
- 瑶台三后配,黼帐百神从。
- “瑶台”可能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三后配”可能是指三位仙女陪伴在一起,“黼帐”是古代帝王的仪仗队所用的旗帜,“百神从”形容有众多神灵跟随。
- 茧栗燔柴犊,星辰护烛龙。
- “茧栗”可能是用谷物制成的祭祀用品,“燔柴”是指焚烧柴火进行祭祀,“犊”是一种祭祀用的牲畜,“星辰护烛龙”形容星星守护着蜡烛像龙一样燃烧。
- 祠官调宝瑟,舞羽间金镛。
- “祠官”是指负责祭祀礼仪的官员,“调宝瑟”形容弹奏乐器的动作,“舞羽间金镛”形容在舞蹈中羽毛和金锣相互映衬。
- 一德符穹昊,群僚秉肃雍。
- “一德”是指统一的道德标准或理念,“符穹昊”形容与宇宙相通或符合自然的法则,“群僚”是指百官或群臣,“秉肃雍”形容他们严肃庄重的样子。
- 遥瞻苍璧荐,共睹紫烟浓。
- “苍璧”是指祭祀用的玉器,“荐”是奉献的意思,“共睹紫烟浓”形容大家一同观赏烟雾缭绕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关于冬至日皇帝南郊祭天的记载文,通过描绘祭祀过程中的各种情景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意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绣裳”、“玉管”、“香雾”、“星辰”等,都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庄重、神秘的气氛,同时通过描述皇帝的活动展示了皇权的神圣和尊贵。整体来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也体现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