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颜康豫日,凤盖驻郊原。
华发三朝贵,彤闱万国尊。
含饴娱寿母,扶辇见文孙。
红树迎丹幰,青山入翠轩。
香泉浮露暖,碧涧泻春温。
问俗前模重,承欢至性存。
菊黄当九月,露湛满千村。
野老群瞻望,讴歌两圣恩。

【注释】

①九:指九月。十日:指十月十日。上侍太皇太后:在太后面前侍奉。②康豫:安乐。日:指一天,一说指日月之寿。③凤盖:古代皇帝的仪仗车,以凤凰为饰。郊原:郊野原野。④华发:花白头发,指老人。三朝:三年或三次。贵:尊贵。⑤彤闱:朱红色的宫门,泛指朝廷。⑥含饴:嘴里含着糖,表示甘甜。娱寿母:使母亲快乐。⑦扶辇:扶着车子。见文孙:看见自己的孙子。⑧丹幰(xiǎn)红布做的车帘。⑨青山:青翠的山峦。入翠轩:进入翠绿色的小楼。⑩香泉:芳香的泉水。露暖:露水温暖。⑩碧涧:清澈的山涧。温:清凉,这里指水温适宜。?前模重:以前的模范,旧例。承欢:侍奉亲人,表示亲近和顺从。至性存:纯真的天性存在。?菊黄:菊花盛开的颜色。当九月:正逢九月。露湛:露珠饱满晶莹。满千村:遍布千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元1078年(唐大中十二年)九月十日,在温泉侍奉太皇太后时所写的。当时太皇太后已八十高龄,所以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太皇太后的尊敬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恭谨态度。

第一二句:“慈颜康豫日,凤盖驻郊原。”这两句是说太皇太后面容慈祥而安乐。“慈颜”,慈祥的脸色;“康豫”,安乐的意思。”凤盖”指皇帝的仪仗车,以凤凰为饰;”郊原”指郊野原野。这两句写出了皇帝仪仗车停在郊外的原野上,显示了皇帝的尊贵地位。

第三四句:“华发三朝贵,彤闱万国尊。”这两句是说这位老人头发花白,已是三个朝代的人了,但仍然受到尊崇;朝廷内外都是他的亲信。”华发”,指头发花白;”三朝”,指三个朝代。”彤闱”,泛指皇宫。这两句写出了老人的尊贵的地位。

第五六句:“含饴娱寿母,扶辇见文孙。”这两句是说老人嘴里含着糖给寿母吃,扶着车子去见孙子。这两句表现出了诗人对太皇太后的敬爱之情。

第七八句:“红树迎丹幰,青山入翠轩。”“红树”指红色的树木;”丹幰”指红色的车帘。“青山”指青翠的山峦;”翠轩”指翠绿的小屋。这两句写景,描写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九十句:“香泉浮露暖,碧涧泻春温。”这两句写水,描写出泉水温暖如春的景象。

第十一十二句:“问俗前模重,承欢至性存。”这两句是说询问民间习俗是否依旧遵循旧法,表示自己忠诚服从的态度。”问俗”,询问民间习俗;”重”,遵循,遵守的意思;”至性”,纯真天性;”承欢”,服从命令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太皇太后的忠心耿耿。

第十三十四句:“菊黄当九月,露湛满千村。”这两句描写秋天的景象,菊黄当秋九月,露湛满千家。这两句写出了秋天景色的美丽,也表现了太皇太后的长寿。

第十五十六句:“野老群瞻望,讴歌两圣恩。”这两句描写百姓们瞻仰祝圣,歌颂两位圣人的恩情。”野老”,指乡民;”讴歌”指唱歌赞美;”两圣”,指两位圣人,即太皇太后和皇帝。

这首诗是《全唐诗》中的名篇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