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炉温室障蒲帘,雪后曦光照短檐。
谏果拈来成一笑,何时涩尽始回甜。
地炉温室障蒲帘,雪后曦光照短檐。
谏果拈来成一笑,何时涩尽始回甜。
注释解释:
- 地炉温室:指用火炉取暖的温室。障:遮挡。
- 雪后曦光:雪后的阳光。照:照耀。
- 短檐:低矮的屋檐。
- 谏果:比喻甘甜的食物,如水果。拈:拾起。
- 谏:劝止。
- 涩:不甜或味道不好。
- 回甜:变甜。
赏析:
这首诗是夏完淳在清顺治二年(1646年)参加吴易抗清义军所作。当时南京已落入敌手,作者之父夏允彝和其师陈子龙已先后兵败殉国。面对著旌旗号角,怀着无限愤慨之情,写下了这组诗。
第一句“地炉温室障蒲帘,雪后曦光照短檐”,描绘了一个冬日里温暖的场景。诗人通过地炉、温室、蒲帘等元素,营造出一个温馨而又宁静的环境。雪后的阳光透过蒲帘,照亮了屋檐下的一切,使整个空间充满了诗意和温暖。这种景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第二句“谏果拈来成一笑,何时涩尽始回甜”,则表达了诗人对食物口感变化的感慨。这里的“谏果”指的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水果,而“成一笑”则暗示着品尝美食时的愉悦心情。然而,当食物逐渐变得不那么美味时,人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苦涩。诗人以“何时涩尽始回甜”为题,表达了对美食本应有的甜美滋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的无奈和失望。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暖阳、美食口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赞美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它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他对时代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