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和芍药天,甔瓶花事一镫前。
寻芳犹记曾游处,不到丰台二十年。

张英的《澹人见赠芍药赋此二首·其二》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赠送芍药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虽已远离故土却依然怀揣家乡情怀的古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张英(1635—1708),字子迁,一字南湖,号南山、易州居士,浙江苏州吴江人。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对后世影响深远。张英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在晚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澹人见赠芍药赋此二首·其二》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1. 诗句解析
  • “四月清和芍药天”:这句话通过“四月清和”四字描绘了芍药盛开时的美好景象,给人以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芍药天”也暗示了芍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象征着美好与吉祥。
  • “甔瓶花事一镫前”:在这里,“甔瓶”可能指的是一种小巧精致的花瓶,用于盛放芍药。而“一镫前”则形象地描绘了芍药盛开时的美丽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 “寻芳犹记曾游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尽管现在无法再回到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但内心深处仍然珍藏着那些美好的回忆。
  • “不到丰台二十年”: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尽管已经离开了故乡二十多年,但每当回想起那里的情景,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思念之情。
  1. 诗意赏析
  • 自然之美:整首诗以芍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芍药盛开时景色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 情感之深: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从“寻芳犹记曾游处”可以看出,作者对过去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怀念之情;而“不到丰台二十年”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 艺术之美: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同时,诗歌的结构也紧凑有序,层次分明,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张英的《澹人见赠芍药赋此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英才情的多面性和独特个性,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