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堆中卧素琴,为予挥手作长吟。
曾听幽籁松阴里,重卷涛声下碧岑。

【注释】

书卷堆:指书籍堆积如山。

素琴:用白竹制成的琴。

挥手:指道士为送别而挥动衣袖。

长吟:即“长啸”,大声地吟咏,这里指道士的歌声。幽籁:指清幽的琴声。松阴:松树下的树荫。涛声:波涛的声音。碧岑:青山翠岭,这里指高山。

【赏析】

此诗是赠与天坛道士二首之一。诗人以写景寄情,抒发了对天坛道士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书卷堆中卧素琴”。描绘的是道士在书山之中静卧,手抚素琴的情景。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书山比作“书卷堆”来描绘出书山之高峻,形象逼真。同时“卧素琴”又表现了道士闲适的生活态度,他像一位隐士一样,在书山之间悠然自得。

第二句“为予挥手作长吟”。这里的“予”指的是诗人自己,而“长吟”则是道士所唱的歌谣。这句诗通过“挥手”这个动作,表现了道士的豪迈情怀,以及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淡泊。

第三句“曾听幽籁松阴里”。这里的“幽籁”是指幽雅的琴声,它来自于松树之下。诗人在这里用“曾”字,表明这种音乐已经听过不止一次了。而“下碧岑”则是指这种音乐飘荡到了青山之上。这一句诗既展现了山林之美,也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第四句“重卷涛声下碧岑”。这里的“涛声”指的是波涛之声,而“碧岑”则是指绿色的山峦。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他看到这样的景色,不禁想起了那些离乡背井、远离家乡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哀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天坛道士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郁,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