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蕊寒香似有情,当窗忽见一枝横。
不缘人与梅花似,敢折梅花为写生。
【注】唐六如:指唐代画家李思训(字建),号大麓,善画山水、花鸟、人物。折枝图:是画花的名篇,相传李思训曾于一夜间梦见神人给他一幅梅花的图画,醒后即以梦中所见为蓝本,创作了《梅石图》和《梅竹流水图》。冻蕊:指未开的花蕊。寒香:指梅花的清香。有情:似乎有感情一样。当窗:面对窗户。横:斜倚着,形容姿态。
译文:
寒冷中开放的花蕊好像有着情感,突然看见一枝梅花斜倚着窗户外。不因为人与梅花长得相似就敢折断梅花去画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面对窗前盛开的梅花,被它的美丽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冷寂中的梅花,似乎在向你述说着什么。”于是便伸手折下一枝来,准备作为绘画素材。但诗人又想到自己和这梅花太相像了,恐怕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因此才说“不敢”这样做。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诗中用“似有情”三字写花之生动,用“敢折”二字写人之谨慎,把人与人、人与梅的关系表现得十分微妙而有趣。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点出主人公的身份,他是位画家,擅长画花鸟人物等题材的画作。次句“冻蕊寒香似有情”描写的是画中之景,也是主人公所观赏到的景象。“冻蕊”指未开的花朵,其颜色应该是洁白如玉;“寒香”则是指梅花散发出来的清香,给人以清凉的感觉。“似有情”三字写出了花朵仿佛是有生命的,它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依然保持着生机勃勃的状态,而且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好像在向世人展示它们的美态一样。这样的景色确实非常迷人,令人陶醉不已。
第三句“当窗外忽见一枝横”,描绘的是主人公在窗前欣赏美景时的情景。他站在窗前,眼前出现了一枝盛开的梅花。这“忽见”表明了他对这朵梅花的出现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横”字则描绘出了梅花的姿态,它斜倚在窗户上,好像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美丽一样。这种姿态既显得婀娜多姿,又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尾联“不缘人与梅相似”,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与梅花之间的相似之处。他并不是因为自己和梅花长得很像才会想把它当作绘画素材的。而是被梅花的美丽所打动,才决定要将它作为画面的主题。这里运用了反问的语气,更加突出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敢折梅花为写生”,则是直接表达了他的心愿。他觉得只有通过自己亲手去折取一枝梅花作为绘画素材,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对这一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敬意。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将这份美好永远留在人间。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与梅花之间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