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纬声中秋夜厌,草根凄切透书帘。
问渠何事清宵苦,空被人间懒妇嫌。
诗句“络纬声中秋夜厌,草根凄切透书帘。问渠何事清宵苦,空被人间懒妇嫌”出自清代诗人张英的古诗《络纬声》。此诗描绘了秋夜中络纬鸟的鸣叫声和草根的凄切感,通过询问其原因,表达了对这种声音的厌倦和对人间懒妇的反感。接下来将从诗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 诗句释义:
- 络纬声中秋夜厌:描述了络纬鸟在中秋之夜发出的鸣叫声让人感到厌烦。
- 草根凄切透书帘:表达了草根在夜晚的凄凉之声穿透了书窗帘幕,给人一种深深的感触。
- 问渠何事清宵苦:诗人向络纬鸟提问,为何要在宁静的夜晚发出如此痛苦的鸣叫。
- 空被人间懒妇嫌:暗示这些鸣叫是因为被那些懒惰的人所嫌弃而存在的。
- 译文与注释:
- 译文:络纬鸟在中秋月夜发出的声音,令人感到厌倦;草根在夜晚的哀鸣透过书帘传来,令人心生凄凉。我询问它为何要在清静的夜晚如此痛苦地鸣叫,却只是被那些懒惰的人所嫌弃。
- 注释:络纬鸟:一种昆虫,常在夜间发出鸣叫声。中秋夜晚:指秋季的中秋节。厌:厌恶。凄切:形容声音凄凉。透书帘:声音穿透了书帘。问渠:向对方提问。何事:为什么。清宵:深夜,夜晚。苦:痛苦。被:被。人间:人世间。懒妇:懒惰的人。嫌:嫌弃。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写络纬鸟的鸣叫声和草根的凄凉之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这些微小生物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这些自然声音的忽视和不耐烦。诗人通过询问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思考价值。
- “问渠何事清宵苦,空被人间懒妇嫌”这两句,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反思。通过对络纬鸟鸣叫声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情怀,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络纬声》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夜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对勤劳与懒惰的评价。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