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境无如潭柘杳,幽栖真见古瞿昙。
惭无济胜登临具,咫尺名山不易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如下:

灵境无如潭柘杳,幽栖真见古瞿昙。
惭无济胜登临具,咫尺名山不易探。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灵境无如潭柘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西山,是一个著名的古刹。作者通过“杳”字来形容潭柘寺的神秘莫测,给人一种高远、幽深的印象。这里的“灵境”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潭柘杳”则描绘了这种境界的深远与静谧。

  2. “幽栖真见古瞿昙”: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古刹潭柘寺的喜爱。“幽栖”一词描述了作者隐居的生活方式,而“古瞿昙”则是对古刹的一种敬称,意指古刹像古代的佛祖一样,充满了神圣和庄严的气息。这里,作者通过对古刹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3. “惭无济胜登临具”: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谦虚和自省。“济胜”指的是能够到达并欣赏到胜地美景的能力,而“登临”则是指登高望远,欣赏美景的行为。然而,作者却认为自己没有具备足够的条件去欣赏这些美景,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谦逊,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4. “咫尺名山不易探”: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山美景的渴望和追求。“咫尺”指的是非常近的距离,而“名山”则是指有名的高山。“不易探”则强调了即使距离很近,也难以探寻或欣赏到真正的美。这反映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渴望能够亲自领略到那些美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

这首诗通过对潭柘寺的描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展现了白居易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通过表达自己的谦逊和自省,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