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嶙峋飞阁绕,侍臣登蹑藉垂藤。
鸣銮偶憩青莲社,敝衲常怜白发僧。

扈跸西山至南苑纪事诗四十首其十七

赏析古洞嶙峋飞阁绕,侍臣登蹑藉垂藤。

鸣銮偶憩青莲社,敝衲常怜白发僧

张英《扈跸西山至南苑纪事诗四十首·其十七》描绘了一幅古洞峥嵘、飞阁环绕的壮丽景象,侍臣们在此攀登攀越,藤蔓缠绕。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鸣銮偶尔停歇于青莲社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常怀怜悯之心的白发僧人的同情。此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游历之盛况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流露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感。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诗人的意境与情感,领略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注释译文:

  1. 古洞嶙峋飞阁绕
  2. 侍臣登蹑藉垂藤
  3. 鸣銮偶憩青莲社
  4. 敝衲常怜白发僧

赏析:

  • 古洞嶙峋飞阁绕,侍臣登蹑藉垂藤。
  • 描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洞,周围环绕着飞阁,供人们攀登游览。这里的“侍臣”指代那些跟随皇帝出巡的官员,他们在此攀岩,仿佛在与山峦进行对话。“藉垂藤”则形容藤蔓垂挂的景象,增加了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整个句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皇家行宫的壮观与威严。
  • 鸣銮偶憩青莲社,敝衲常怜白发僧。
  • 描述了皇帝偶尔来到一个名为青莲社的地方休息的情景。而提到“敝衲”,则是指破旧的袈裟或僧袍,反映出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同情与理解。这里的“常怜”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长者僧人的深深敬意和怜悯之情。
  • 整体而言,此诗句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动作,传达了诗人对于皇家行宫宏伟建筑与僧侣生活简朴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游历之盛况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流露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感。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诗人的意境与情感,领略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