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柳新阴起宿鸦,平明走马踏晴沙。
初经细雨宜芳草,未觉轻寒损杏花。
雾敛西村飘酒幔,尘消南陌度香车。
悬知今岁农桑乐,麦陇青青一道斜。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堤柳新阴起宿鸦,平明走马踏晴沙”两句是说:堤柳的新荫下飞来乌鸦,天刚亮便骑马走过晴朗的沙滩。此句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郊野景色图。“堤柳”,指北京西郊的护城河。

“初经细雨宜芳草,未觉轻寒损杏花”两句是说:刚刚经过了一场小雨,正是芳草生长的时候,没有感觉轻寒天气影响了杏花开放。此句描绘了一幅雨后春色图。

“雾敛西村飘酒幔,尘消南陌度香车”两句是说:浓雾逐渐消散在西边的村庄里,酒帘儿随风飘荡;尘土被吹去,南方路上的车子可以通行。这句描绘了一幅烟消云散、万物更新的景象。

“悬知今岁农桑乐,麦陇青青一道斜”两句是说:料想今年农民一定快乐,绿油油的麦田中一条条小路斜向远方。此句描写了一幅丰收景象图。

【答案】

译文:

堤边的柳树刚刚长出嫩叶,乌鸦从老巢里飞出来。天还没亮就骑着快马走过一片阳光照耀着的沙滩。

刚刚经过了一场小雨,芳草长得正茂盛。没有觉得冷意侵袭了杏花。浓雾渐渐散去了村庄,酒家门前飘荡着酒旗。尘土慢慢落净了,南面的大道上行人车辆可以通行了。料想今年农民一定快乐,麦田里绿油油的小路一直通向远方。

赏析:

《乙亥三月》共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诗人于乙亥年三月中旬由京城走出,来到西郊,游览了近郊的美景。《乙亥三月》诗组共四首,都是写春日郊游之乐,但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景致和情调。第一首写郊外风光之美,第二首写雨后天晴的景色美,第三首写郊行所见的物产丰饶之美,而第四首则写春日郊游之乐。这组诗都以“乙亥三月”为题,而内容各异,各有特色。

第一首着重刻画了春日郊游时的自然风景。诗的前两句“堤柳新阴起宿鸦,平明走马踏晴沙”,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物:柳枝吐露出嫩绿的新芽,一群乌鸦从旧巢飞出,天还没有大亮,骑马的人已经走过了一片阳光照耀着的沙滩。这两句写景工整,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非常具体。“堤柳”二字点出了地点,而“新阴”、“宿鸦”、“平明”等词语又写出了时间、气候,使人仿佛置身于早春的郊野中。“踏晴沙”三字写出了郊游人骑马时的兴致。

第二首着重刻画了雨后郊游之景。诗的前两句“初经细雨宜芳草,未觉轻寒损杏花。”写的是雨后郊游时的情景:刚刚经历了一场细雨之后,芳草才长得十分茂盛;没有感觉到凉风侵人,更没有感到寒气袭来,反而使盛开的杏花更加鲜艳夺目。这两句写景工整,对偶工整而且形象生动。“初经细雨”与“未觉轻寒”相呼应,“宜芳草”与“损杏花”相映衬,把雨后的芳草和雨前的杏花都写得栩栩如生。

第三首着重刻画了郊游途中所见景物之美。诗的前两句“雾敛西村飘酒幔,尘消南陌度香车。”写的是郊游途中所见的景象:浓雾渐渐地散去了,村庄上空飘荡着酒家的酒帘;尘土慢慢地落净了,南方的道路上行人和车马都可以通行了。这两句写景自然流畅,语言简洁优美。“雾敛”、“尘消”两个动词将雾散尘消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首着重刻画了郊游时人们的快乐心情。诗的前两句“悬知今岁农桑乐,麦陇青青一道斜。”写的是郊游时的感受:料想今年的农业一定会获得好收成,田野上麦苗青青一片,一条条田间小路一直延伸到天边。这两句用词精练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和祝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