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怀天地总萧然,前数潜明后乐天。
竹石幽居伊水入,霓裳法曲柳枝妍。
家无尘累身兼鹤,诗有烟霞宦亦仙。
为问洛阳归老日,东都宾客太和年。
诗句解析:
“放怀天地总萧然”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感受,感觉一切都显得空阔、宁静。”放怀”意味着心情开阔或无所拘束。
“前数潜明后乐天” - “前数”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李白、杜甫等;”潜明后乐天”则是指这些历史人物中后来变得快乐或得志的人物,如白居易,他在唐宪宗时期被贬至江州后,晚年生活相对安乐。
“竹石幽居伊水入” - 这里的”竹石”可能指的是白居易在江州的住所,而”伊水”是古代洛阳附近的一条河,这可能暗示着某种与白居易相关的地理或文化背景。
“霓裳法曲柳枝妍” - “霓裳”通常指《霓裳羽衣曲》,一种古典音乐;”法曲”可能指的是宫廷的音乐或诗歌;”柳枝妍”则可能是对某种柳树或柳树相关事物的赞美。
“家无尘累身兼鹤,诗有烟霞宦亦仙”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尘世的纷扰,如同家中没有世俗烦恼,同时通过写诗来达到精神上的超脱。
“为问洛阳归老日,东都宾客太和年” - “洛阳”是古都,这里可能指的是白居易晚年居住的地方;”太和年”可能指的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827-840年);”东都宾客太和年”可能意味着白居易在太和年间,作为宾客的身份居住在洛阳。
译文:
- 心中豁达,对天地感到自在无拘。
- 回顾历史,那些曾经辉煌而现在已变得快乐的古人。
- 我居住在竹林石边,仿佛伊水的入口。
- 聆听霓裳羽衣曲,欣赏柳枝的曼妙。
- 远离世俗的烦恼,我的身心如同一只白鹤,诗中有如烟雾般的仙境。
- 请问你何时回到洛阳,度过那个太和年的东都,成为那里的宾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居易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清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经历和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状态。诗中的意象如“霓裳”和“柳枝”,不仅增添了艺术美感,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最后一句“为问你何时回到洛阳,度过那个太和年的东都,成为那里的宾客”,则是一种对友人的深情问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交流的重视。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一种文人墨客的闲适生活态度和高远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