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杨花水上萍,人生偕尔寄青冥。
晓趋莲漏同双阙,夜展桃笙各一厅。
欲问海山家更远,不逢仙伯梦难醒。
冬曹槐荫词曹月,检点流光已再经。

诗句释义及赏析

辛未夏至,有事北郊,说岩先生斋宿于冬曹南亭,予斋宿于翰林。

  • 辛未:指农历的某一年(天干地支纪年的年份)
  • 夏至:夏季的节气之一,标志着炎热天气的开始
  • 北郊: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的地方
  • 说岩先生: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 冬曹南亭:冬曹指的是冬天的职位,南亭可能是指一个亭子的名称
  • 予:我
  • 斋宿:住宿,斋宿即清静无欲的住下

译文:

在辛未年的夏天到了,我们有事要前往北郊去祭拜说岩先生,并在冬天的职位上住宿,我在翰林院也得到了邀请并留宿了下来。

注释:

  • “辛未”:这是具体的年份。
  • “夏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的到来。
  • “北郊”:通常指的是帝王祭祀的场所。
  • “说岩先生”:”说岩”可能是对某位学者或文人的尊称,”先生”是对有学问的人的敬称。
  • “冬曹”:冬季的官职或者职位。
  • “南亭”:可能是某个亭子的雅称,具体地点不详。
  • “予”:我是,我的意思。
  • “斋宿”:这里指清心寡欲地住下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起到北郊祭拜说岩先生的愉快经历,以及他们在寒冷冬季中在翰林院住宿的情景。首句“陌上杨花水上萍”,以杨花和水萍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他们所处环境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别离之情,因为杨花和水萍都是随风漂泊之物,象征着无常。第二句“人生偕尔寄青冥”,则是表达了他们共同追求高远理想的决心和信念。

第三句“晓趋莲漏同双阙”,描绘了他们在清晨时一同赶往祭坛的忙碌场景,同时借用“莲漏”这一意象,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欲问海山家更远,不逢仙伯梦难醒”,则表达了他们对于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现实与梦境间徘徊不得解脱的无奈。而“冬曹槐荫词曹月,检点流光已再经”,则意味着他们在冬季的寒冷中,通过槐树的阴影和月光来感受时间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循环与变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