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圃斋南曲曲廊,新营土屋燕泥香。
秋帘滴翠围湘竹,春槛秾华压海棠。
幽草尽教侵仄径,高槐恰与受斜阳。
河亭水榭犹嫌热,输与清阴此地凉。
【注释】
南轩:指学圃斋的南面小亭。
学圃斋:在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卷下中说,他“筑东斋于后园,名之曰‘学圃’”。南曲曲廊:指学圃斋南面的曲折走廊。燕泥香:指燕子筑巢时,衔泥筑成的屋檐上留有泥土的气味,故称燕泥香。
秋帘滴翠围湘竹,春槛秾华压海棠(“秋帘”二句)
秋帘:秋天的窗帘。湘竹:即斑竹,一种竹子,生长于湖南洞庭湖畔。这里借指湘妃竹。
春槛:春天的栏杆。
秾(nóng)华:浓艳的花朵,此处指海棠花,也用来形容栏杆上的花纹。
“幽草尽教侵仄径”:幽草:低矮的野草。仄径:狭窄的小路。
高槐恰与受斜阳(“高槐”句)
高槐:高大的槐树。受:承受。
“河亭水榭犹嫌热”:河亭、水榭:都是指临水的亭台楼榭。
输与清阴此地凉(“输与”二句):输:赠予。清阴:清凉的树荫。这句意思是:这里的树木荫凉,胜过其他地方的。
【译文】
学圃斋南面的小亭建成了,种上了花草,新营造的土屋,燕儿衔泥筑巢时留下的香味。秋天的窗帘滴着翠色,围绕着湘妃竹;春天的栏杆上繁花盛开,压住了海棠花。低矮的野草长满了窄窄小路,高大的槐树正好承受斜阳。临水的亭台楼榭还是嫌炎热,比不上这清阴之地凉爽舒适。
【赏析】
这是一篇题画诗。作者在学圃斋南面小建一亭,取名为“南轩”,以供读书休息。此诗即为题南轩而写。从全诗看,作者对南轩的喜爱溢于言表,并极力渲染其景色之美,以期与自己心情之愉悦相应和。
起句“学圃斋南曲曲廊,新营土屋燕泥香”,点明南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学圃斋是作者读书处,南曲曲廊,说明它位于学圃斋的南侧。新营造的土屋,说明它是新建的。燕泥香,说明这里环境优雅,适合筑巢栖居,所以燕子常来栖息。这四句写景,描绘了南轩的环境之美。
第二句“秋帘滴翠围湘竹,春槛秾华压海棠”,进一步刻画南轩的景观。秋帘,是指挂在南轩外面的窗户。湘竹,是一种竹子,生长在湖南洞庭湖畔,因叶呈斑纹而得名。秋帘滴翠,形象地表现出秋日湘竹的颜色斑斓,色彩斑斓的窗帘,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春槛,是指南轩里面的栏杆。春槛秾华,形容春日里栏杆上鲜花绽放,艳丽夺目,压住了海棠花。这里的“春槛”指的是南轩里面的栏杆,“秾华”则是用来形容栏杆上花卉的美丽。
第三句“幽草尽教侵仄径”,进一步刻画南轩内的景色。幽草,是指低矮的野草。仄径,是狭窄的小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低矮的野草已经长满了狭窄的小路。这里的“幽草”是指南轩内生长的低矮野草,它们长满了狭窄的小路。“侵”字写出了野草的生长速度和生命力,同时也暗示了南轩内部的宁静和安详。
最后一句“高槐恰与受斜阳”,进一步刻画南轩外的景色。高槐,是指高大的槐树。受斜阳,是指槐树在阳光照射下的影子正好落在南轩外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高大的槐树正好接受斜阳的照射,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的“高槐”是指南轩外的高大槐树,“受斜阳”则是指槐树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落在南轩外的景象。这两句描写了南轩外的自然美景,与前面的景色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南轩内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南轩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南轩内外景色的不同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