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居邻太液池,惠连觞咏每相随。
拜官喜近莺花日,将母先归雨雪时。
布被好同明月夜,彩衣亲捧大年卮。
重来细听家山话,玉蝀春深柳正垂。
送弟怡斋归里门省亲
数载居邻太液池,惠连觞咏每相随。
拜官喜近莺花日,将母先归雨雪时。
布被好同明月夜,彩衣亲捧大年巵。
重来细听家山话,玉蝀春深柳正垂。
注释与赏析:
数载居邻太液池,惠连觞咏每相随。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与弟弟怡斋长时间居住在一起的情况,两人在饮酒作诗的欢乐时光中相伴相随。太液池是古代皇家园林,诗人和弟弟经常在这里饮酒作诗,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和乐趣。
拜官喜近莺花日,将母先归雨雪时。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因官职升迁而喜悦的心情,以及因为要回家探望母亲而选择在雨雪天气中先行返回的情景。莺花是指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机和美好;然而在这个背景下,它可能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布被好同明月夜,彩衣亲捧大年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兄弟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以及在月光下共享宁静夜晚的美好回忆。布被是一种朴素的床铺,代表着简朴的生活和兄弟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彩衣则可能指的是春节或其他喜庆日子的盛装打扮,象征着节日的欢乐和团圆的气氛。
重来细听家山话,玉蝀春深柳正垂。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重逢时刻倾听家人谈论家乡往事的情景,以及春天里柳树垂下的美景。玉蝀可能是指一种鸟类,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而柳枝下垂则是春天特有的景象,代表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弟弟怡斋的相聚、分别以及重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