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枯枝墨未干,赏心端在雨中看。
支筇滑路寻幽寺,放艇清溪过远峦。
冻折有声翻玉佩,冰凝无力倚阑干。
桥边若遇襄阳客,为尔殷勤道岁寒。
《如画枯枝墨未干,赏心端在雨中看。》赏析
- 诗词原文
如画枯枝墨未干,赏心端在雨中看。
支筇滑路寻幽寺,放艇清溪过远峦。
冻折有声翻玉佩,冰凝无力倚阑干。
桥边若遇襄阳客,为尔殷勤道岁寒。
- 注释解析
- “如画枯枝墨未干”: 此句通过描绘枯枝的墨色未干,暗示着雨后的清新气息和大自然的生机。
- “赏心端在雨中看”: “赏心”指赏心悦目,即欣赏自然美景时的心情;“端在雨中看”表达了雨景的独特魅力和视觉上的享受。
- “支筇滑路寻幽寺”: “支筇”是拄着手杖行走的意思,“滑路”则形容道路滑腻难行;“寻幽寺”表示寻找隐藏于山林中的古刹。
- “放艇清溪过远峦”: “放艇”意为撑船前行,“清溪过远峦”描绘了一幅小船在清澈溪流中缓缓行进的画面。
- “冻折有声翻玉佩”: “冻折”指冰雪断裂的声音,“玉佩”常用以形容贵重之物,此处借指清脆的响声。
- “冰凝无力倚阑干”: “冰凝”描述的是冰的质感和状态,“倚阑干”则描绘了人物依靠栏杆的姿态,传达了一种冷清而孤独的感觉。
- “桥边若遇襄阳客”: “桥边”指的是某个具体地点,“襄阳客”是指来自襄阳的人,这里可能暗含某种期待或邂逅。
- “为尔殷勤道岁寒”: “殷勤”表示热情周到,“道岁寒”则是指告诉对方冬天的严寒,同时也隐含着对对方的关怀和问候。
- 诗词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雨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诗人以雨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形象的动作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世界。诗中的“赏心端在雨中看”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静谧与沉思。同时,诗中的“支筇滑路寻幽寺”与“放艇清溪过远峦”等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旅途中所遇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使得整首诗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表达,如“冰凝无力倚阑干”所描绘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以及对友人或亲人的深情期盼。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结合诗中的意境和用词,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山水、欣赏自然风光时所作。诗中通过对雨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静谧与沉思。这种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尤其是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心境。因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很可能是在诗人的一次游历经历之后创作的。
-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王士桢在其《古诗评选》中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能够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王士祯也指出了诗中某些字词运用的精准之处,如“墨未干”与“有声翻玉佩”,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此外,王士祯还提到,这首诗虽然简短,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这首《如画枯枝墨未干,赏心端在雨中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和深刻思考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才能和审美情趣,也能够深入理解古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