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叠罗衣倚画栏,沉香亭畔昔同看。
和风梦暖红珠帐,晓露光凝赤玉盘。
粉颊微痕脂欲透,绛绡斜映锦成团。
上林三月花千种,更有何花压牡丹。

诗句一:万叠罗衣倚画栏,沉香亭畔昔同看

译文:
牡丹花开得如此灿烂,如同万重罗衣般绚丽。我曾在沉香亭畔与你共同欣赏过它的美丽。如今,虽然物是人非,但那段美好的回忆依旧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盛开时的壮观景象。通过“万叠罗衣”和“画栏”这两个意象,诗人形象地展现了牡丹花的繁密与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同时,“沉香亭畔”暗示了牡丹花的盛景曾吸引文人雅士前来观赏,增添了一种文化氛围。而“昔同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共同欣赏美景的回忆和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

诗句二:和风梦暖红珠帐,晓露光凝赤玉盘

译文:
清晨的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仿佛置身于梦中的红珠帐之中。晨露晶莹剔透,犹如赤玉盘中的珍珠,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赏析: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细节。“和风梦暖”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牡丹花在春风中的温柔。“红珠帐”则用比喻的方式形容牡丹花的花朵,如同珍贵的红珠子一般美丽。而“晓露光凝赤玉盘”则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晨露比作赤色的玉盘,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整个诗句通过对牡丹花不同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美丽。

诗句三:粉颊微痕脂欲透,绛绡斜映锦成团

译文:
牡丹的花瓣细腻娇嫩,微微露出肌肤的痕迹,就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脂粉。绛红色的丝绸与牡丹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赏析:
这句诗继续描绘牡丹花的细节之美。“粉颊微痕”形容牡丹花瓣上的纹理,如同女子脸上的粉妆痕迹一样自然。“脂欲透”则进一步突出了牡丹花瓣的柔嫩和光泽,给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感觉。“绛绡斜映锦成团”则是将牡丹与绛红色丝绸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整句诗通过对牡丹花与绛红色丝绸的描写,展现了一种优雅而富有诗意的美态。

诗句四:上林三月花千种,更有何花压牡丹

译文:
上林苑内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种类繁多,但在众多花卉中,再没有哪种比得上牡丹花。它以其无与伦比的国色天香之美,成为众花中的王者。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牡丹在众多花卉中的卓越地位。“上林三月花千种”描述了上林苑内的繁华景象,展示了一个百花齐放的世界。然而,当提到“更有何花压牡丹”时,诗人强调的是牡丹的独特性和无可替代的地位。这种表述不仅赞美了牡丹的美丽,也彰显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整句诗通过对牡丹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显了牡丹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