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黄河接远天,人归依旧夕阳边。
马衔青草嘶沙岸,客傍梨花唤渡船。
波影潆洄成九曲,涛声澎湃自千年。
祖生空有闻鸡志,击楫中流一慨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然后结合诗歌创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进行赏析。

“春水黄河接远天”,点明时令为春天,黄河之水与天际相接,描绘了一幅大河滚滚、气势磅礴的图景;“人归依旧夕阳边”,点明了时间在傍晚时分,诗人归来,夕阳映照着他的身影,表现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马衔青草嘶沙岸,客傍梨花唤渡船”,写到了马儿在河边吃着青草,发出嘶鸣的声音,而客人则靠近梨花树呼唤渡船;两句诗通过马儿和客人的动作,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热闹的田园生活画面。

“波影潆洄成九曲,涛声澎湃自千年”,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观;“祖生空有闻鸡志,击楫中流一慨然”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壮志难酬之情。

【答案】

译文:

春水黄河与天相接,我归来仍似夕阳边。

马儿嚼着青草嘶叫在沙滩上,游客依偎着梨花树呼唤渡船。

波纹萦绕曲折如同九条弯,涛声震响历经千年不消减。

祖逖虽怀报国志,但壮志未酬心激荡。

赏析:

首联写黄河之壮阔,以及作者归途所见。黄河浩渺,河水滔滔,远远望去,似乎与天相接。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处,以“春水黄河”代指黄河之水,意在表现黄河之水奔腾不息的景象。同时,也借此抒发了作者回归故乡的喜悦之情。

颔联写诗人归途所见。夕阳西下,归人渐近。诗人驻足河畔,目送归人,只见那骑马的人嚼着青草,嘶叫着在沙岸上行走;那行人则倚靠在梨花树下,轻声呼唤渡船。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将一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这两句诗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他们辛勤耕作,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颈联写河中景色。河中波光粼粼,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河水奔腾不息,犹如一曲激昂的战歌。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河之水的壮阔景象。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尾联写作者内心的感慨。祖逖虽然有报国之志,但却壮志未酬,心中充满了激愤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祖逖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黄河之水、归人归途、骑马行人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