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项应知不并存,当时一剑失鸿门。
悲歌漫下乌骓泪,王气全消白帝魂。
晚日乱山旌影动,霜天百代战云昏。
看来逐鹿都如此,指点休从胜负论。

注释:

过九里山二首 其二

刘项应知不并存,当时一剑失鸿门。

悲歌漫下乌骓泪,王气全消白帝魂。

晚日乱山旌影动,霜天百代战云昏。

看来逐鹿都如此,指点休从胜负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项羽和刘邦的深深感慨。

“刘项应知不并存”,这是诗人的观点,他认为刘项两人应该知道他们不能共存。这里的“刘”指的是刘邦,“项”指的是项羽。诗人认为,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刘邦建立了汉朝,而项羽却失败了。因此,诗人觉得刘项两人应该是无法共存的。

“当时一剑失鸿门”,这是诗人的感慨,他感叹当时项羽失去了一次机会。这里的“鸿门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但项羽却错过了这个机会。这可能是因为项羽太自负,或者他过于信任刘邦。

“悲歌漫下乌骓泪”,这是诗人的描写,他用悲伤的歌声来表现他的悲痛之情。这里的“乌骓”指的是项羽的坐骑,也是指他的人格。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项羽的深深同情和哀悼。

“王气全消白帝魂”,这是诗人的评价,他认为项羽的气魄已经完全消失了。这里的“白帝”指的是刘备,因为刘备曾在白帝城称帝。诗人通过这个评价,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尊重和赞赏。

最后两句:“晚日乱山旌影动,霜天百代战云昏。”描述了战争的景象。诗人用“乱山”、“旌影”、“霜天”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战争的画面。这里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土地,更是为了争夺权力。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看来逐鹿都如此,指点休从胜负论。”这是诗人的总结,他认为所有的争斗都是无用的,人们应该停止讨论谁胜谁败。这里的“逐鹿”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他的政治哲学观——人们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战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