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家家穫稻梁,一川风景近柴桑。
晚花著屐寻霜圃,秋水扶筇渡石塘。
隔岸乱镫螯正美,千村老树橘才黄。
何年丛桂招人隐,北渚南汀筑草堂。
之郡城道中望龙山三首其三
诗句:
野老家家穫稻梁,一川风景近柴桑。晚花著屐寻霜圃,秋水扶筇渡石塘。隔岸乱镫螯正美,千村老树橘才黄。何年丛桂招人隐,北渚南汀筑草堂。
译文:
田间的农家收获着稻米和粮食,一望无际的景色宛如靠近柴桑。夜晚花朵点缀着木屐寻找着霜冻的花园,秋水扶着手杖渡过了石塘。对岸的灯火闪烁着美味的螃蟹,周围的村庄中橘子已经成熟变黄。什么时候才能像古人一样隐居在丛桂之下,在北边的湖泽南岸修筑一座草庐。
注释:
- 野老家家: 指田野上的农家户户。
- 穫稻梁: 收获稻谷和麦子。
- 柴桑: 古代地名,此处泛指乡村。
- 晚花、冬雪: 描述季节特征。
- 石塘、霜圃: 自然景观。
- 螯(áo)正美: 螃蟹特别肥美。
- 橘黄: 指橘子成熟。
- 丛桂: 桂花丛生的地方,常用来比喻隐逸之所。
- 北渚、南汀: 地理位置。
- 草庐: 简陋的居所。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美丽景观。从“野老家家穫稻梁”到“秋水扶筇渡石塘”,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晚花”、“霜圃”、“螯正美”、“橘黄”等词汇,不仅富有诗意,更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此外,诗中的“何年丛桂招人隐”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