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减膳启斋宫,肃穆宸心与帝通。
滋植民天惟岁稔,栽培国本在时丰。
随车恰自郊禋后,露冕亲沾辇道中。
宵旰连朝今色喜,君王忧乐万方同。

【注释】

①“已未”:唐武宗会昌五年。

②孟夏:农历四月。

③上以:皇上因为。

④天时久旱:天时久旱,即天时不雨。

⑤致斋三日:为祈雨举行的斋戒仪式。

⑥望日:祈祷的日子。

⑦读祝版:诵读祈求下雨的祷辞。

⑧甫毕:刚读完。

⑨雨泽:甘霖。

⑩躬诣:亲自到。

⑪虔祷:虔诚地祷告。

⑫南郊: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之处。

⑬读祝:诵读祷辞。

⑭甫:刚。

⑮滋植民天:滋养百姓、治理国家。

⑯国本:国家的根基。

⑰露冕:皇帝的车驾。

⑱辇道:帝王车舆所经之道。

⑲宵旰:形容为政务繁忙,昼夜辛劳。

⑳忧乐万方同:忧愁和快乐与天下人同在。万方,指天下各地。

【译文】

皇上因为天时久旱于宫中致斋三日,盼望着日亲至南郊虔诚地祷告,读到祷辞刚读完,就下起了甘霖。皇上亲自到郊外祈求雨水降临,在露冕中亲乘辇车经过京城。因日夜操劳,所以夜晚也未曾安睡,忧愁和喜悦的心情与天下人都是一样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是唐武宗时期,大臣裴度被贬到潮州,在赴任途中,途经广州时所作的诗。此诗写皇帝祈求降雨,而天公作美,降雨如期而至的情景。

首句开门见山:“已未孟夏上以天时久旱于宫中致斋三日。”说明当时正是孟夏时节,天气十分炎热,连皇帝也因天时太旱而斋戒三天。这里点明了题旨,为下面描写皇帝祈求降雨做了铺垫。

第二句“肃穆宸心与帝通”,描绘了皇帝对天灾的忧虑,表现了皇帝对天时的关切之情。

接着三、四两句“滋植民天惟岁稔,栽培国本在时丰”,进一步说明,只有年年有收成,才能保证百姓的生活,国家的根基才能稳固。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补充,既表现了皇帝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又表明了皇帝治国理政的用心良苦。

五、六两句“随车恰自郊禋后,露冕亲沾辇道中”,描绘了皇帝亲自到郊外祈求降雨的情景。这里的“郊禋”是指古代帝王到郊外祭祀天地的仪式。而皇帝之所以能如此亲至,是因为他刚刚做完了郊祀天地的活动。

最后两句“宵旰连朝今色喜,君王忧乐万方同”,则是对皇帝心情的喜悦的直接抒发。皇帝虽然忙碌于各种事务之中,但他始终不忘百姓的安危和国家的兴衰,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感动。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