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露轻寒夕,吾亲入梦遥。
青山掩谢屐,碧水泛吴𦨣。
草湿沙间露,花明柳外桥。
陶家循壑意,未胜此飘飖。
【注释】
三月十日夜梦:即《月夜》诗。
月露轻寒夕,吾亲入梦遥:月光如水,露珠晶莹,夜深人静,我被梦中的故乡所吸引。
青山掩谢屐,碧水泛吴𦨣:青山翠绿而隐映于月色之中,碧水荡漾着吴地的古井。
草湿沙间露,花明柳外桥:草木沾满了清晨之露,柳树的枝叶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
陶家循壑意,未胜此飘飖:陶渊明有“山中何事?松竹梅花;岩下何事?清流激湍”的诗句,这里暗指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但诗人认为他的生活远不如自己的飘荡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古诗,写于诗人晚年退居田园之时。诗人通过梦中回到故乡,表达了对故园的眷恋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月露轻寒夕,吾亲入梦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夜景画面。月光如水洒满大地,露珠晶莹剔透,整个夜晚都沉浸在淡淡的寒冷之中。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仿佛进入了一个遥远的梦境,与亲人团聚。这里的“入梦遥”既指诗人梦见了远方的亲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期盼和思念之情。
颔联“青山掩谢屐,碧水泛吴𦨣”,进一步描绘了梦境中的故乡风光。山峦重叠,青翠欲滴,仿佛被一层薄雾所笼罩。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两岸绿草如茵,花香四溢。诗人用“谢屐”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穿着简朴的鞋子行走在山水之间的情景。而“吴𦨣”则是指吴地的古井,象征着故乡的历史和文化。
颈联“草湿沙间露,花明柳外桥”,则进一步展现了梦境中的自然景观。草地上的露水湿润了沙土,使得整个草地看起来更加清新宜人。柳树的枝叶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在为人们指引方向。桥头的花丛开得正盛,与远处的柳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尾联“陶家循壑意,未胜此飘飖”,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陶渊明有“山中何事?松竹梅花;岩下何事?清流激湍”的诗句,这里暗指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但诗人认为他的生活远不如自己的飘荡自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整首诗歌以梦的形式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出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